又到一年团圆日,首先祝大家节日快乐,难得的三天小长假,一定要好好珍惜呀!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笑逐颜开,比如说重庆87岁的朱华英老人,虽然我不知道她今天过得怎么样,但是在这之前,老人一直很孤独,独自居住也到罢了,更让人揪心的是四个子女的态度。去年老人提议,在每个儿女家轮流住两个月,或者是每个子女、轮流回家陪她两个月,如果实在做不到,帮她找一个好点的养老院也行,那里人多热闹、也有人照顾,再说老人有养老金、孩子也可以支援一点,钱不是问题,安享晚年不应该那么难。
可让老人失望是,四个子女都选择沉默,不支持也不反对,老人还是自己过日子,经常回来的子女还是经常回来,不常回来的子女,还是不常回来,甚至连电话都很少打。
于是朱华英老人,把子女精神赡养的期望值,降到了最低,只是希望中秋这一天,孩子们都能抽空回来,如果都回不来,那就自己弄点吃的,就当自己不知道今天过节。一个八旬老人,不止一个孩子,居然享受不到天伦之乐,做子女的难道你们不脸红吗,你们要是真忙,那把老人接回家过节总可以吧,为什么连个招呼都不打、让老人心里越来越没底呢?
我不禁想到了今年7月1号、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它的第十八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可您再看看朱华英老人,被忽视、被冷落已经是家常便饭,被看望和被问候更是奢侈品,这条法律都施行两个多月了,为什么没见到效果呢,难道做子女的,是故意不为之吗?
有记者走访了几家养老院,还真发现问题了:朱华英老人的遭遇,并不是个案,有的老人甚至不知道有这条法律,而坚持“常回家看看”的子女,回家的频率也不见得因此增加,有的人甚至宁愿出去游玩,也不愿回家看看。真是尴尬呀。回家的理由只有一种,但不回家的借口,却总是很多。老人口头上说“你忙,就不要回家了”,但内心的失落,谁都能感受出来。虽说老人不强求子女“常回家看看”,但我孩子希望做子女的,不要把父母的这种善意太当真了,就像当妈妈的说喜欢吃鱼头,把鱼肉让给孩子吃,难道妈妈就真的喜欢吃鱼头吗?所以面对父母无条件的爱,做子女的理应感恩,哪怕不常回家看看,至少也珍惜和父母团圆的机会。
说到这儿,我又想起了昨天栏目里说过的一个事。云南有一位妈妈,十分想念在石家庄打工的儿子,就千里迢迢地来探望,没想到迎接她的,却是一巴掌,原来这孩子嫌妈妈不打招呼就来,自己要请假,耽误赚钱了。这种不孝的孩子,当初父母养他干嘛呢?谁没有想儿女的时候啊,可很多老人想孩子的时候,大多自己忍着,就怕耽误孩子的工作,不告诉他们。为子女着想到这份上了,做子女还是只考虑自己,不害臊吗?
“有心无力”不是借口,距离也不是理由。如果确实不能和家人团圆,小单可以为您支几招:可以和父母打电话聊天,聊聊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碰到的趣事;如果父母会使用电脑,可以通过QQ和视频聊天;每次回家时间尽量长些,多带老人参加年轻人的活动,让老人多接触年轻人的生活。总之事在人为,只要有心,“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