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小候鸟”:10岁女孩帮妈妈看水果摊  13-08-20     视频长度: 00:07:05

您当前的位置 :青岛网络电视台 > 栏目 > 今日 正文
  
滚动

每到假期,繁华的城市里都会有一群特殊的小过客,他们从乡村来到城市,与在这里打工的父母短暂相聚。在老家,他们被叫做留守儿童,又因为像鸟儿一样按时迁徙到城市,在这里,他们又被称为“小候鸟”。虽然在父母身边,但与城里的孩子相比,这些“小候鸟”的假期生活,仍然称不上丰富多彩。在陌生的城市里,他们过得好吗?他们心中的假期,又是怎样的呢?

崂山中韩李家下庄的小市场,是村里最繁华的地方。在小市场南头,有一个不大的水果摊。

10岁的刘雨欣,已经是连续第三个暑假来这里帮妈妈看摊了。5年前,李雨欣的父母从平度来到市区打工。还没上小学的小雨欣,就留在老家由姥姥姥爷照看。

在这里雨欣的娱乐就是打电脑,这是在老家没有的,但除此以外,她很少走出家门。

距离雨欣家不远,6岁的侯兴梦正在家里帮忙照顾两岁的弟弟,这是她上小学前最后一个暑假。不到两岁的时候,侯兴梦就被送回了济宁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两年前父母又有了小弟弟,就更顾不上她了。

常年生活在老家,身边又没有父母陪伴,侯兴梦见到生人会很害羞,甚至会躲在弟弟的身后。

陪着弟弟到小市场上去转转,也许就是侯兴梦在暑假里最高兴的事情了。

像这样的小候鸟,在我们的城市里有很多,他们的父母平时在外工作挣钱,只能把幼小的他们留在老家,而这短暂的暑假,虽然能有父母陪伴,但他们的假期仍然显得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不过,小候鸟们的生活,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大家希望能给他们一个丰富多彩的暑假。

这两天,山东师范大学大二学生胡宝栋,就通过父亲的单位,联系到了青岛港装卸队里的许多小候鸟家庭。12岁的孙晓鹏和11岁的张文超,就是她最先找到的两个孩子。

孙晓鹏的父亲孙国强说,儿子小时候在青岛上过幼儿园,提起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回德州老家,他说是因为教育观念不一样。

上了小学,孙国强在老家给儿子找了一所寄宿制学校,离家有40里地,两个星期回去一次,每年也只有在暑假和过年的时候,才能见到爸爸妈妈。

与孙晓鹏一样,同样来自德州的张文超,也在老家的一所寄宿制小学上学,他说他不太喜欢那里。

在这里的这个暑假,张文超说他挺高兴的,因为能看到很多新鲜的东西。

为了让他们的暑假更丰富,这几天,胡宝栋和同学们带着这些孩子去了青岛的很多地方,平时也会经常到家里辅导他们做作业。通过几天的接触,她对说这些“小候鸟”们有了更多的了解。

石卉说,由于“小候鸟”的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他们大多都很自立、懂事,但也会导致他们的内心更封闭一些,来到陌生的城市,更需要被主动接纳,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的市民多与他们交流,为他们提供更多娱乐、学习的场所,让他们更好的了解这个城市,融入这个城市。

也许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社区,就有这样的小候鸟。也许平时他们胆怯的不太敢跟人交流,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更主动的敞开心扉,多关心他们,多让自己的孩子跟他们一起玩,为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场所,让他们感觉到在这个城市并不孤单,自己也并不只是匆匆的过客,而是能利用这些难得的假期,更好的开阔眼界锻炼自己。相信如果能够拥有这样美好的假期记忆,对于他们以后的成长,都会有一种积极地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