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马后炮,背后有猛料。继续来看周末特别策划“新闻红黑榜”。清明节刚过完,我觉得这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因为这一天,生与死不再对立、哀与乐可以并存。当我们不辞辛苦赶回故土,来到先人的墓碑前,正好可以好好去思考一下“逝去和留下”,但现实中的很多人却已习惯了匆匆忙忙的磕几个头、点几柱香,烧一大堆纸钱,然后就走了。有几个人会在墓前静静地多站上一会呢?有人可以做到,那是即墨“河东村”的两位老人,今天我们换个方式,先来说说红榜:清明的英雄墓。
王展财大叔,今年66岁,是土生土长的河东村人,每年临近清明,他都会来到村里的这片坟茔,在两个小小的坟头前静静的待上一会。虽然没有隆重庄严的仪式,但烈士精神从未在老人的心中遗忘。河东村后山上的这片黄土,埋葬了两个烈士的英魂。对王展财来说,这里长眠的两个人,让他感伤、惋惜,更让他骄傲、自豪。王希仪是大叔的亲人,牺牲时只有21岁,另一位烈士王振乾,牺牲时也不过30岁。他们把青春和热血永远的留在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照理说,作为烈士之后,他们本可以把先人的墓地盖得风风光光,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们一直用这种安静朴实的方式祭奠着先辈,用老人的话讲,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年复一年,烈士的后人就这样拔拔野草,培培黄土,祭奠着祖先。只是,现如今,能主动来缅怀烈士的学生越来越少了,老人担心,烈士的精神会就此失传,他们有一个小小的心愿。两位烈士的后人,用简单的祭奠和朴素的心愿,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清明”。那是环境之清,心灵之明。相比之下,许多新潮的祭祀方式就显得有点滑稽可笑了。纸质的iphone、ipad不算稀奇,名烟名酒、保健品更是一应俱全,更有甚者,连别墅和美女都替先人想到了,做成纸扎用来祭祀。也许你会说,我们只不过是想多买点祭品、多尽一份孝道罢了,这份孝心无可厚非,但只有这一种方式可以表达吗?您是否想过,祭奠方式其实也是一个人内心的写照,正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金钱社会、乐于用物质奖赏生命,肤浅的祭祀才会应运而生。我还记得,第一次在清明节流泪,那是十多年前,姥爷因病离世给我留下的悲痛那么清晰,因为我是在他的爱中长大的。也许这才是清明的真正意义,提醒大家,别忘记那份爱。我们希望下一个清明节,更多的人能像两位老人一样,在先辈的墓前多“站”一会儿,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爱和情意。好了,换个话题说说今天的黑榜。
周二早晨,中商大厦里将近二十名职员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在电梯里呆了足足四十分钟。没有超重警报,大伙也就没在意,直到再也塞不下人,这才关上了电梯的门。可没想到的是,之后不久,电梯就发生了“自由落体”。职员们抱怨,电梯年久失修,故障频频,可物业方表示,电梯保养及时,意外纯属超载导致。电梯惊魂的争论还没有个结果,那边,洛阳路上一处新建小区的电梯,也闹妖了。这是周一发生在滨海康城15号楼的惊险画面,9名居民刚刚从半空中脱险出来。根据维修人员的排查,这部电梯坠落也跟超载有关,由于超重报警装置被压坏了,起不到提示作用,这才出了事儿。可对于这一解释,业主们并不买账。
每次提到交通安全的时候,我们都会自然而然的想到酒驾、超速、闯红灯这些马路杀手,很容易就忽略掉了,我们身边几乎每天都会接触的交通工具,电梯。就在半年前,武汉一处建筑工地上的电梯,从近百米的高空突然坠下,电梯中19名工人全部遇难。坠梯事件时不时的发生,它在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一扇电梯门的背后,或许就是一个夺命的陷阱。每一起电梯事故背后,都凸显着各种人为因素,监管者、生产者、维修者和使用者,每一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和隐患,就别再让电梯监管处于模棱两可的尴尬境地了。
接下来再看一条黑榜,什么样的执法才能让人心服口服。家住平度石家社区的方永科,在一处建筑工地上干架子工。4月1号一早,老方准备开着自己的红色吉利到岳父家去一趟,不料,刚下楼就遇到一名男青年,可怜兮兮的说母亲得了病,希望老方能帮个忙。方永科拉着男青年上路了。可他没想到,目的地附近早有人在守株待兔。老方下车买烟换零钱时,一辆黑色轿车开到了老方的车前。上面下来一名中年男子,对着吉利车好一通拍照,此时,老方心里一沉,难道是遇着钓鱼执法了?俺身正不怕影子斜,这事,副驾驶上坐着的男青年总可以做证吧。可没想到。就在男青年跑掉的同时,黑色轿车上又下来几名男子,其中一人还穿交通稽查的制服,上前将老方拦住,并查扣了吉利车。一番询问老方才知道,这几位,竟然都是平度交通局客运管理所的工作人员。车被扣了,人还要罚款,老方不服气,这种执法,合理吗?
记者找到平度交通局,没有得到正面的答复。记者离开后,老方却意外的接到了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让他赶紧把车开走。就这样,老方的车被莫名其妙得扣了四五天,又莫名其妙的放行了,一分钱罚款也没交。运管执法是为了打击黑车的猖獗,罚款只是手段而并非目的。可是我们在这种钓鱼执法身上,看到的只有捞钱和圈套。这种把法律当做谋利工具的行为,难道不应该重罚吗?否则,执法的职责、法律的神圣何在?“非法营运”可以危害一个人的安全,而钓鱼执法则可以毁掉一个人的善心。因为它带着求助的面具设下陷阱,让人群中的“良善之辈”遭到重罚,它毁坏的是人心中的绿洲。评价一种执法手段,不仅要看打击的效果,更要看有没有过多的“副作用”。如果打击“黑车”的同时,也牺牲了好心司机的善意,人人害怕被冤枉,人人担心受连累,从而拒绝别人的求助,警惕陌生搭车人,那么这种执法方式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