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马后炮,背后有猛料。本周的马后炮,要给大家公布一份榜单。这是我们对本周报道的新闻进行回顾之后,总结出的一份“红黑榜”。顾名思义,荣登红榜的,我们以示鼓励,而对于黑榜中的“消极户”我们继续监督批评。谁给我们传递了正能量,谁又沦落黑名单。红黑分明,我们现在揭晓答案。
先来看黑榜第一条:3月21日,团岛市场上演了争市大战,正规业户退室上路在街边摆摊,城管执法遭遇暴力阻挠。
业户们说,自己“退室上路”也是逼不得已,要怪就怪这“台西纬四路”上的非法早市,生命力是在是太旺盛了。早市不用交管理费,低廉的菜价是农贸市场比不了的,市场里越来越冷清,业户们熬不住,只能自己也拖着框子上了路。而经历了一系列硬碰硬的较量之后,相关部门,终于想出了一个好法子。城管部门考虑在台西纬四路上设置便民摊点群,让早市和农贸市场,错开经营时间,避免恶性竞争。可如此一来,真能达到双方的和谐共处吗?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崂山区劲松七路上有个远近闻名的北村早市,也是去年10月份青岛市设置的54处便民摊点群之一,距离早市不远处就是西韩玖盈农贸市场,这两家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西韩玖盈农贸市场商贩:在这天天白玩,不赚钱。天天赔钱。实在没办法就不干了。
便民摊点群设立后,并没有改变农贸市场惨淡的经营,商户们要么重新上路,要么只能转去其他的市场,马路市场再一次大获全胜。理论上,“退路进室”是大势所趋,但如今马路市场依然生命力旺盛,有些还拥有了正规的身份。相信有关部门在设立便民摊点群的时候,初衷都是为了方便居民,同时让更多的商贩可以生存下去。但僧多粥少的矛盾已经显现出来,正规农贸市场和马路市场如何共同生存?仅靠市场的良性竞争,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我想,这种时候,要考验的就是管理者的智慧了。错位经营、错时经营,这些都是马路市场转正之后,应该好好考虑的问题。城市是人待的地方,城市管理就是要服务于人。这种管理可不仅仅是清理和转正,还有合理的分工、和谐的共存,和灵活的监管。下一条登上黑榜的,是我们身边的隐形杀手。
黑榜:隐形杀手一次性餐具
牙签、竹签、一次性筷子,各种竹制一次性餐具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记者在批发市场随意买回一些,发现这些餐具上没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再随手扒拉扒拉,发霉、变色、变形,问题不少,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被开水泡过之后。
开水浸泡10分钟后,杯里的水全都变了色。有的甚至散发出阵阵酸味,水面上飘出了一层让人恶心的油状物质。这些牙签和竹签在生产过程中,究竟遭遇了什么?早在多年前,就有记者暗访曝光,一次性筷子,熏制用硫磺,抛光用石蜡,漂白用双氧水跟污水焦磷酸钠。这些物质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不仅竹制餐具令人堪忧,垃圾制造的餐巾纸;在消毒湿巾里添加重金属;劣质饭盒含有工业原料,这些都在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3月21日,青岛市《食品安全红名单、黑名单管理制度》发布。想进红名单,要经过多部门的严格把关,首要条件是三年内不得有违法违规记录。而进入黑名单的企业,不但会进行社会曝光,还会在贷款申请、土地审批等许多方面都受到制约。对于情节严重的黑名单企业责任人,5年内禁入食品行业。市民举报和媒体监督,也会对名单的评选有重要影响。
食安办会同相关监管部门每季度向社会公布一次。食品企业经营者的姓名、经营地址、违法事实和所受的行政处罚等,都会让市民看个清清楚楚。
红黑名单就像是一场考试。每个企业的成绩写的清清楚楚,谁甘愿当差生呢?特别是在自己的上帝面前?红黑榜的作用就是督促食品企业能主动的诚信自律。不过俗话说,再亮的灯下都有阴影,怎么才能不遮挡光亮让阴影彻底消失呢?市民的监督,媒体的监督,执法部门的监督,只有当各种光源对准同一个焦距时,阴影才会无处藏身,这就是所谓的“无影灯”的效果。我们也希望食品安全红黑名单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的新闻红黑榜呢,不仅仅是荣辱美丑的曝光台,也是一个观点交流的平台,如果您有什么话说,也可以通过微博或者短信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