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们关注了很多农村中小学生的就餐问题,孩子们就着白开水,啃凉包子,吃面包的情景,让很多人揪心,正是长身体,用脑的时候,吃这些怎么能行啊?过完了年,昨天,孩子也都开学了,大明一直惦记着孩子们,走,去胶州马店小学看看去!
胶州马店小学,去年9月份刚刚与周边的3所小学合并,6个年级19个班,900多名学生,搬进了崭新的教学楼。方圆21个村子的小学生,全都在这里读书。最远的村庄离学校有十几里地,虽说上学放学都有校车接送,但午饭时间想赶个来回,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孩子们大都选择,在学校餐厅吃午餐。中午,学生们进入餐厅前的几分钟,工作人员们就忙活开了,把饭菜在桌上,一份份排好,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两菜一汤的标准,小家伙们觉得很满足。很快,不出几分钟的工夫,同学们面前的盘子就已经风卷残云般一扫而空,就连菜汤,也被用馒头蘸得干干净净。
学校的老师告诉大明,校园午餐的收费并不高,一二年级的学生每天5块钱,三到六年级的学生每天6块钱,可就是这每个月一百多块钱的费用,对一些困难家庭的孩子而言,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叫肖墩启,今年上三年级,就在去年合校之前,因为没有能力支付每天6元钱的餐费,到了中午,小墩启只能匆匆赶回家,扒几口饭再赶回学校上课。小墩启家住杨家屯村,距离学校有十几里地,就算乘坐校车,到家也至少15分钟。小墩启的爸爸和爷爷,早已经去世,妈妈也改了嫁,只剩他和84岁的奶奶相依为命。三间土坯房,就是这个家的全部家当,墙上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裂缝,看着就让人揪心。奶奶说,这已经算很好了,前年想办法给房子换上了新瓦,再也不像过去那样担心下雨天了。
满打满算,奶奶和小墩启一个月的开支,不超过五百块钱,好在上小学的小墩启不需要教学费,这笔钱仅够维持日常开销。奶奶上了年纪,这个点了,还没顾得上做饭呢,小家伙赶紧帮忙。平时在家里,炖白菜,炒土豆丝,是小墩启能吃到最好的菜了。每天,学校里的这顿午餐,就是这个11岁的孩子,能补充到营养的最好机会。一个孩子每月100多块钱,全校20多个孩子,一学期下来就是两三万,对一个农村小学来说,并不是一笔轻松的开销。眼下,学校只能找企业,一个月一个月的想办法,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