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台柳路(六):崂山深处的柳树台  13-02-19     视频长度: 00:07:31

您当前的位置 :青岛网络电视台 > 栏目 > 今日 正文
  
滚动

很多市民都知道台柳路名字的由来,取自两个地名,“台”指的是原来的台东镇,但“柳”代表的是什么地方,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其实,全长30公里的台柳路,起点在原来的台东镇,终点在崂山深处的柳树台。这个崂山深处的小村庄,之所以出名,缘于1901年德国亨利王子的到此一游。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今天的柳树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继续走近《百年台柳路》。

过了九水路和滨海大道的交叉路口,继续往北走,30公里长的台柳路,就进入崂山地界。

柳树台隶属现在的崂山区沙子口街道竹窝村。到竹窝村之前,先要经过南、北龙口,东、西九水以及大石五个村庄。其中,汉河至到柳树台段的台柳路盘山而建、迂回曲折,被当地人称为“十八盘”。

尽管山路陡峭,但台柳路与蜿蜒曲折的南九水河交错相依。流水潺潺、怪石林立,这里逐渐成了与“北九水”齐名的“南九水”景区。著名作家洪深的父亲洪述组,曾在一篇描写南九水的文章里写道:青山转出起高台、台下水流更不回,洞势落成瓴建屋,溪喧声似蛰惊雪。”

不过,在大石村的刘学松看来,台柳路的意义更在于,让住在大山深处的村民,能出远门儿了。

今年60岁的刘学松,既干过崂山县沙子口公社大石村的大队书记,也当过1994年区划调整后的大石村村委书记。在他的印象里,直到1997年前,台柳路都是土路。

1998年,崂山段台柳路铺设沥青后,日益成为通往北九水和巨峰景区的交通要道。不仅如此,周围村庄的生产道、游客观光的进山道,都以台柳路为主干,向四周扩建。

沿着盘山路继续往上走,就到了大石村水库。

大石村水库是崂山地区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比附近的大河东、晓望水库早了五、六年时间,最大蓄水量达到三百万立方米,它的建成,有效缓解了南九水河下游几个村庄,乃至李村城区的“吃水难”。

过了十八盘,陡峭的山路到了高处,这里是南、北九水的分界线,也是台柳路的终点柳树台。历史上柳树台曾单独设村,后被并入竹窝。尽管当年的柳树台村村庄不大,确是青岛建置以来,崂山地区第一个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1921年,青岛市农林事务所崂山分所就设在这里。今年90岁的王宜亮,打出生后,就没离开过村子,老人对当初建在柳树台的德国别墅,还留有印象。

柳树台之所以出名,或者说台柳路的修建,都缘于1901年德国亨利王子的到此一游。为了满足王子的需要,由疗养院、德国总督别墅以及德国大饭店组成的麦克伦堡别墅和台柳路在1907年完工。史料记载:当时疗养业务由卫生兵上士负责,伙房由护士监管。别墅建成后,便成为德国人和青岛达官贵族们喜爱的避暑胜地,不过,一切的奢华和享乐,都建立在奴役中国劳工的基础上。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的住所被日本人侵占,后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拆除。

历经沧海桑田,曾经的德国兵营早已成为历史,崂山深处的柳树台,跟青岛其它地方一样,在1949年获得重生,更在改革开放后赢来新的快速发展。现在,经过台柳路两侧的大石、竹窝等村庄,随处可见一家家挂着招牌的农家宴山庄,山里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