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节后招工难,有的企业在长途车站、招聘会以及劳务市场等多处设点,有的在假期里就打响了“工人抢夺战”。招一名合适的工人到底有多难?记者今天就跟随一名企业招聘人员体验了一下。
27岁的丁照宝,是城阳一家制药企业的质检员。因为今年企业要上市,增加了一条生产线,急需增加人手。假期还没过完,小丁就被企业提前召回,外出招工了。
今年企业计划要招80名安装工和操作工,为了抢工人,负责招聘的人事部门春节期间就去外地了,小丁就和其他三名同事从初五开始,就位于城阳的汽车北站设点招人了。
虽说招工情况相对较好,但五天时间里,也只有十多名工人和企业签订了用工合同。今天,小丁和同事来沈阳路碰运气,从上午九点到十点半,小丁说得嗓子快哑了,却是观望的多。
迎着风站在室外,一只手扶着招聘简章,还要不停地介绍。小丁说,一天下来,不仅腿脚累得挪不动步,常常连口热水也喝不上。公司情况、岗位介绍、福利待遇,这些话,小丁一上午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即便如此,每每有人来打听情况,他还会热情介绍。
见几个人有些动心,小丁赶忙叫同事带工人们上车,统一去厂里看看。
即便这几天来应聘的工人全留下,离着80人的招聘计划,还差了60个。小丁一点也不敢怠慢,继续在人群中介绍。在沈阳路这个自发形成的劳务市场,和小丁一样的招聘人员不在少数,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能早点招到合适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