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患精神病废墟之中一住五年 谁能给他一个归宿  12-12-10     视频长度: 00:10:57

您当前的位置 :青岛网络电视台 > 栏目 > 生活在线 正文
  

这几天,气温已经降到入冬以来的最低点。而在即墨刘家镇埠东村,我们却发现了这样一间屋子,这样一个人。

眼前的这摊废墟,似乎已经很难称之为是房子了,地上,垃圾遍地,四处,杂草丛生。而这里,就是47岁的乔静训的家。

五间房子塌了四间,四处没有可以遮挡的地方。只有墙角几条乌黑的被子,给这间破败的小屋添了几分人气儿。记者到时,室外气温已经达到了零下八度,房主乔静训守在一堆火旁边做着当天的午饭。小锅里翻滚的,是一只没有褪毛的死猫。地上,散乱着动物的骨头和内脏。今天刚从附近水塘里打来的水,已经结了冰,乔静训把水壶放在锅里,等冰融化了,倒出一碗土黄色的水喝下去。眼前的这一切,似乎都在挑战着,一个人生存的底线。

村里人都知道乔静训。他是土生土长的埠东村人,打小言行举止就和别人不一样,长大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去年,大哥乔炳训带着他去做了残疾鉴定,确定为精神残疾二级。父母相继去世后,乔静训一直独自生活在这间祖屋里,已经20多个年头了。

很难想象,乔静训是如何捱过一个个寒风刺骨的冬日,怎样一天一天的生存了下来。他并不是流浪汉,有户籍,也有亲人。到底为什么,让他在这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失去了所有的援助,孤独无依的生活在废墟之中呢?

乔静训的监护人是大哥和三哥,可两个哥哥说,由于条件所限,他们无法照顾这个弟弟。不过为了让乔静训有个住处,他们屡次到村委反映,但事情一直没有结果。

住的环境再脏再差,也还能将就,可是喝着黄泥水,吃着带毛的动物,这样的场景,实在是无法让人平静,这是人过的日子吗?这还是个有户籍、有亲人的人呐!亲人的力量微薄,集体的责任重大,乔静训该怎么办呢?难道只能这样继续下去吗?

提起弟弟的遭遇,当哥哥的乔炳训非常愤慨,他说,这五年来,自己一直在给弟弟争取救助,也一直没有成功,那到底是为什么呢?

村委工作人员说,乔静训一直没办低保,也没有提出申请,而镇里的房屋修缮基金只能发放给低保户,理所当然的不能给他这个钱。他的残疾证是去年才办下来的,各项补助也谈不上,要怪,只能怪这当哥哥的不上心。

就照顾乔静训的事儿,村支书和两个哥哥争论了起来。村支书说,乔静训本身就有精神残疾,每到年底,村子里送的油和面,都被他泼了洒了,而作为一家人的亲哥哥,种着乔静训的口粮地,却连一顿饭都不愿送。乔静训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哥哥们脱不了责任。

争辩的两方,都觉得照顾乔静训是对方的责任,自己管不了,也没法管,而这样争论的结果,就是乔静训孤苦无依,在露天倒塌的房子里,生活了整整五年。

律师说,从法律意义上,哥哥们对乔静训并不承担经济上的义务。也就是说,乔静训的生活,还要靠社会保障制度。眼下,气温一天比一天低,乔静训还要在独自支撑多久?记者找到了刘家村镇镇政府,在这里,听到了一个好消息。

下午三点,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埠东村的村支书和乔静训的两个哥哥,一起来到这里,商量乔静训下一步的安置。

大家担心,即使享受了低保待遇,乔静训因为没有专人照顾,也很难生活的好,而房子的修缮,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眼下的生活怎么办?镇政府的工作人员,提出了一个建议。

可谁也不知道,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再等一个月会出现什么后果。记者联系了即墨新远大残疾人托养中心,工作人员很爽快,这件事情,可以特事特办。

可再快,体检加上送残联报批,也得需要一两天的时间,记者和两个哥哥商量,能不能先把弟弟接回家去避避寒。

再过几天,乔静训就不用在这个家里住下去了。也许,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乔静训,早已经不知道亲情、邻里情是个什么概念,而当他穿着破衣烂衫徘徊在垃圾堆旁找东西吃时,亲情和邻里情,早已经疏离了他。

走的时候,记者说不出是什么心情,只希望乔静训能早点摆脱寒冷,到一个温暖的地方,好好过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