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遭遇如厕难 小区内一厕难求  12-08-09     视频长度: 00:06:16

您当前的位置 :青岛网络电视台 > 栏目 > 生活在线 正文
  

接下来,说说家住四方的崔大妈的窝心事。崔大妈家住杭州路附近,饭后喜欢去小区周围溜达溜达,尤其是离家不远的海云庵糖球广场,人多又热闹。昨晚7点多,她和往常一样,领着孙女出了家门,半路上孩子突然吆喝肚子疼,那就赶紧去厕所吧,可是……没有厕所。类似的尴尬不光崔大妈遇上过,住在周围的居民,不少人都感同身受。在海云庵广场边上,记者看到一个公厕的指示牌,可在周围转了半天,也没发现公厕的影子。嘉定路1号附近的这处公厕距离社区广场有200多米,步行五六分钟就能到,可惜却是铁将军把门。

大伙说,海云庵糖球广场周边有十几个居民小区,可这么大一片社区里,公厕的数量却屈指可数。设施跟不上,大家就只好想别的办法,如此一来,环境卫生也就成了让人头疼的事情。同样的苦恼不仅这里存在,记者随机走访了市内十几个居民小区,问起公厕,大部分居民的反应都如出一辙。

还有些小区,公厕倒是建了,但却物非所用。

刘先生家住市南区香港花园,社区内有50多座楼,4000多户居民。老刘说,广场上这处物业服务中心,七八年前曾经是对外开放的公共厕所,后来不知为什么,被改造成了物业办公场所,从那以后,这里就再也没有公厕了。同样情况的还有四方水清沟二小区。原先的公厕,后来干脆改造成了住人的地方。

根据建设部2005年发布的《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的要求,旧城区住宅区和新建、扩建、改建的住宅小区等人流集散场所附近,应该建设公共厕所,数量标准为每平方公里3到5座,或1000到1500户设置一处。照这么看来,居民小区附近的公共厕所应该并不稀缺,可实际上的情况呢?

赵华国说,虽然近几年来,我市新建了不少公厕,但依然难以满足市民的需求,尤其是老城区公厕缺口非常大,像市北中央商务区一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对外开放。2010年5月份,青岛市规划部门公布的《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及规划导则》,也规定公厕是强制配建的公共设施。既然规划里有明确要求,为何还会出现这种现象,如今已经通过规划审批验收的公厕又是什么情况呢?记者找到了青岛市规划局,工作人员说,具体数据需要到档案馆查询,一时半会解答不了。公厕数量跟不上趟,居民如厕就成了燃眉之急,最有效的解决办法,还是政府在投入上要跟得上。赵华国介绍说,其中新建公厕的主要分布在四方李沧和城阳区,改建主要集中在市南市北和四方,截止到本月初,已经完工近一半,等全部建成之后,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居民如厕难的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