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不足,似乎成了养老机构改善条件、达标配套的制约,如何解决,暂时也没有找到合适较好的途径。而这个对养老机构的负责人们来说,还不是最犯愁的,让他们更头疼的则是另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不管是公办养老机构还是民办养老机构都同样面临,并且在他们看来,这个问题的解决比硬件达标要更为迫切。
要想住的舒服,外部环境固然重要,可护理服务的贴心周到,更为老人们看重。尤其是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护理服务要跟的上,首先得保证人手够用。按照新规定,护理员与老人之间配备的比例分别为:能自理的1:10,半自理的1:6,不能自理的1:4,除此之外,医、药、护、技人员不能低于全院职工的15%。可实际要达到这个标准,却非易事。公办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工资相对来说要高一些。但无论公办还是民办,养老机构中护理人员的流动性都非常大,除了待遇不高外,工作强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此一来,人手紧缺就在所难免。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多数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平均年龄都在40到50岁左右,主要由下岗失业人员和新市民组成。
可说归说,真要落到实处,却显得困难重重。一圈探访下来,虽说各家养老机构眼下都多多少少面临着一些困难,但丝毫没有影响大家对这个行业的热爱。7月15号开始,新规定就要实行,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养老机构,必须达标,已经存在的则要尽快完善。那么,对于那些不达标的养老机构,该何去何从?谁来监管,又会有什么相应的措施呢?记者本想从市民政局那里寻求一下答案,可惜工作人员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