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进入今天的读报时间。
(炫富女“郭美美”引爆网络《华西都市报》)从21号开始,网络上一条微博和一个ID被网友热传:“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年仅20岁,家里住大别墅,爱马仕的包十几个,开玛莎拉蒂,前一阵还参加了上海的超跑嘉年华。”微博ID名为“郭美美Baby”。郭美美的炫富,让很多网友想到此前上海红十字会的天价餐费事件,由此引发的“身世论”“炒作说”,引爆网络。22号,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表公开声明表示,中国红十字会没有“红十字商会”机构,也未设“商业总经理”职位,更没有“郭美美”其人。连续发酵数日之后,事件主角“郭美美Baby”连发3条微博,表示自己原来在微博上的身份认证是杜撰,并向中国红十字会和广大网友致歉。
(“郭美美”致歉难息民意焦虑
《新京报》)《新京报》对此评论说,如果说整个事件是一场民意的参与以及对事实真相探究的角逐,那么“炫富女”也仅仅是一个导火索式的符号代言,民意焦虑的实质是红十字会的行为是否规范、善款收支是否存在违规违纪的可能。红十字会是一个特殊的机构,其自身到底有没有问题,不是红十字会一纸声明说了算,也不是网民的爆料说了算,归根到底乃是事实说了算,而这正是民意关注和焦虑的重点。因此,面对“炫富女”的致歉,面对没有结束的民意焦虑,目前,已没有太大必要就事论事地再去说“炫富女”事件的是是非非,而应该是对红十字会的运行和管理给出一个让民意信服的答案。
(郭美美何至于惊动舆论?《新民晚报》)《新民晚报》认为:郭美美事件的受害者是谁?是中国红十字会?当然是,但它还不是最大的受害者。最大的受害者是公众对中国慈善公益事业的信任、热情和真诚奉献。中国红十字会是具有国际影响的公益机构,它通过接受社会捐赠来从事人道主义的社会救助工作。它的清白不是一件小事。如果它是清白的,社会舆论要还它一个清白;如果它的清白被玷污了,就应该追究那玷污者的法律责任;如果它的清白有问题,更要把问题找出来;如果这真是一场以损害中国红十字会声誉为代价的炒作,也应该让这样的“炒作”付出代价。
继续来看。“继清华‘真维斯’楼之后,北大又开始炫富了!”27号,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在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成立仪式上说,10多年来,北大校友中诞生了79位亿万富豪,富豪数量连续三年居内地高校首位。(“大师”能被“大款”取代吗?)《光明日报》发表评论,大学制造富豪,无可厚非。然而,大学当有的厚度、深度,不应在此。如果把培养出的富豪数量当成荣耀,未免有失偏颇。量化的金钱,不能在大学里变成衡量成功与否的尺度。如果这种单向度的评价标准在大学里畅通无阻,大学这块思想和道德的高地将会沦陷。知名学府的导向如何,关乎的不仅仅是一校之得失,而是整个教育之风气。假如越来越多的学子,想的只是如何升官、发财,那将是教育的悲哀。(大学校长谈富豪有何不可?)《齐鲁晚报》有不同的观点,认为对于北大校长的此番讲话不必做过度的解读,尤其要避免断章取义。仔细考察,周其凤在讲话中不是只说北大培养了多少富翁,还说,希望北大的企业家在创造财富,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成为践行公益、推动慈善的先锋和楷模。当然,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面对舆论,北大企业家俱乐部唯有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如果北大培养出来的企业家都能独树一帜,为自己所在的行业注入崇高理想和价值,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那么,他们被北大校长引以为豪也是理所应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