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MG青岛广电11月17日讯 当前,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正加速起势。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离不开工匠人才的坚守奉献、创新创造。《青岛新闻》今起推出系列报道《产业链上的青岛工匠》,讲述大国重器、技术攻关、创新发展背后的工匠故事。首篇请看《匠心引领 向海图强》。
船舶建造类似搭积木,需要先将船体划为不同的分段和单元进行模块化建造,继而搭载、总装完成船体建造。每个船要造多少个分段?场地、设备够不够用?怎么科学安排,把设计图纸又快又好地变成实船?……这一系列问题,考验的是行业首端的“智慧大脑”。
供船员们起居生活的生活楼舾装一直是影响船舶码头周期的关键项目。之前的吊装设备仅限于满足“毛坯房”的起吊,而房屋所需水电管网、软装等只能上船作业,这一瓶颈问题不仅增加了建造成本,也制约着建造效率,古华博经过四年的持续研究,对吊装设备进行创新改良,最终解决了这一难题。
随着造船行业质量标准的提升,对焊缝焊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船体结构建造采用高效FCB焊接工艺时,容易产生终端裂纹,而采用常规的焊接方法,不产生裂纹却又必须进行返修。有没有一种能够避免返修的防终端裂纹措施呢?
这种焊接方法,在不影响流水线节拍的前提下,不仅提高了FCB拼板施工效率,也使得终端处理综合成本降低31.7%,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近年来,为了推动海洋产业转型跨越,青岛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引领,主动设计产业链,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随着绿色船舶、智能航运时代的到来,青岛的工匠们正积极拥抱新科技,钻研低碳技术及智能航行系统集成,推动着整个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