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MG青岛广电11月16日讯 农产品从离开田间到抵达餐桌,中间要经过多道“安检”,批发市场里的抽样快检就是其中重要一环。今年,农批市场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抽检工作被纳入市办实事,全市16家农批市场实现了快检全覆盖。快检员是如何守护我们“菜篮子”安全的?让我们一起来看。
什么人会在凌晨四点逛市场?在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就有这样一群人,凌晨三四点钟出现,拖着小车,从蔬菜水果到海鲜肉类各种“买买买”,但每样又都不超过3块钱。
揭晓答案,他们的真实身份就是快检员,他们的职责是把守食用农产品的第二道关——快检抽检。而那些看似随机选取的摊位、随机购买的蔬菜,其实里面暗藏玄机。
市场内所有食用农产品种类广覆盖,这可是相当专业、高级的“买菜”了。
溯源,就是找源头。通过样品码,确保市场销售的每一棵菜都能找到“主”,一旦出现问题,第一时间找到谁卖的、哪产的,相当于精准定位。
一小时左右,检测结果陆续出来。“阴性”代表样品合格,标成红色的“阳性”则表示农残可能超标,需要进行复测,而所有结果要在检测完成两小时内全部对外公示。
不合格产品怎么处理?会不会“乔装打扮”又流向市场?这也是我最关心的问题,不过接下来,工作人员的一波操作给我吃了定心丸。
就这样,在经历了“买、录、测、亮、毁”五步之后,合格食材流向市场,不合格食材被拦截在“菜篮子”之外。今年,随着农批市场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抽检工作被纳入市办实事,10个新建快检室的完成,让全市16个农批市场实现了快检全覆盖。从快检员到快检室,这些安全卫士日复一日的守护,不断织密着我们餐桌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