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MG青岛广电10月26日讯 标杆引领、场景升级、维权提效,今年以来,青岛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加快放心场景建设,打造放心消费城市。一系列创新实践,让包括营口路美食街在内的消费场景不断优化升级,“烟火气”更有“放心味”。
喜欢烟火气,又担心有“猫腻”?从淄博专门来青岛吃海鲜的宗女士,也曾有过这个疑虑,但来到营口路之后,她的看法变了。
这些放心消费标识可不是商家在自说自话。今年5月,青岛市场监管部门以营口路为试点,启动放心消费场景建设,从周边大大小小上百家啤酒屋中选出10家“放心消费餐饮店”,统一授牌认证。这可不是一面普通的牌匾,只要发生一起有效投诉,放心消费餐饮店的红旗就要收回,公示牌上的“成绩”也得清零。
挂上“金字招牌”的商户要保持领先,没拿到的自然也不甘落后。大家你追我赶,渐渐地,整个街区的氛围有了变化。
就这样,从营口路开始,再到市场、商场、景区、街区,放心消费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吃、住、游,凡是和市民、游客关系密切的领域,都是放心消费场景建设的重点。
这个名叫“青岛市场监管放心码”的二维码,相当于商家的'电子档案”。一扫就能秒查商家食品安全等级、消费投诉、行政处罚等信息,遇到问题,还能一键维权。“放心码”一上线,就在餐饮消费领域展现身手,覆盖7.1万家饭店、3.4万家外卖商户,今年1-9月 全市餐饮消费投诉同比下降39%。接下来,“放心码家族”又开启跨界之旅,在市场、商超、旅行社、酒店、学校食堂等场景都派上了用场。就拿农贸市场来说,当全市2.5万多台电子秤通过扫码就能知道是否合格之后,“鬼秤”就很难再有立足之地。
在青岛利群西海岸金鼎购物广场,有这样一处消费维权服务站。这里全天有人值班,商场负责人、市场监管人员手机号码对外公开,投诉处理结果则会随时登上“红黑榜”。
让消费者遇到问题时更有底气,不必再为维权感到纠结。放心消费的大环境,正是这样的细节不断累积,共同构筑而成的。目前,青岛已设立228个消费维权服务站;1.77万家商户建立了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体制机制方面,青岛消费者权益保护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扩大到28家,并且首次明确各部门责任清单。而经过一番打拼,青岛的放心消费指数不断刷新。
深秋的凉意带走了夏日的喧嚣,升腾的烟火气中,活力却仍在不停涌动,那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一座城市奔跑的律动和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