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谁率先突破关键技术,谁就有可能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青岛西海岸新区坚持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1+3+3+1”海洋产业体系,持续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
造船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货值体量大,上下游产业链长,向来是各国制造业争夺的核心领域。在海西湾,青岛北海造船上半年交船12艘,不仅半年交船数量与载重吨双双刷新历史纪录,而且实现甲醇双燃料、氨双燃料、LNG双燃料船型全覆盖,这其中,氨燃料动力船舶就是企业面对国际海事组织对船舶排放标准要求日益严格的新变化,通过协同攻关做出的新成果。
创新驱动市场新机遇。青岛北海造船大型散货船接单量持续“霸榜”,手持订单量稳居全球首位,并实现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能修也能造”,打造LNG双燃料动力、氨双燃料动力和甲醇双燃料动力船舶绿色船型“矩阵”。
而放眼海西湾,世界最大吨位级“海上石油工厂”P70、全球首艘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诸多“国之重器”相继交付启航;中国船舶、海油工程、武船麦克德莫特等100多家船舶海工制造及各类配套服务企业也在这里集聚成势。
不仅海工装备潮头搏浪,海洋渔业也是风生水起。西海岸新区通过持续加大种业创新,全力升级渔业“芯片”,构建起涵盖繁育、养殖、加工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已经聚集了21家水产苗种培育企业,拥有1处国家级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1处国家级水产良种场以及6处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在全省水产种业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我国首家国家级刺参良种场,青岛瑞滋每年能产出超过30万斤的刺参苗种。经过十年刻苦攻关,“参优1号”横空出世,不仅抗病能力更强、更耐高温,而且生长速度更快,重量比传统海参重约26%,在国内的刺参苗种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0%以上。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培植发展海洋新材料1个基础产业,改造提升海洋装备制造业、现代渔业、港口航运业3个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业、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业、海洋新能源产业3个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海洋电子信息业1个未来产业,提升现代海洋产业能级,为经济强区挑大梁注入澎湃“蓝色动力”。获批十年来,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9%,多年来,海洋生产总值占青岛市海洋生产总值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