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是青岛自贸片区的核心支柱产业。获批设立六年来,青岛自贸片区持续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以占全国自贸试验区千分之一点三的面积,贡献全国自贸试验区千分之二十一的外贸进出口额。
降成本、促周转、提时效,青岛自贸片区获批设立六年来,持续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让进出口企业真切享受到“自贸实惠”。启用西海岸国际能源自贸港,为入驻企业提供税务、海事、保险、金融等全要素服务;全国首创“区关港联合研究中心”,推出“船边直提、抵港直装”“青威一港通”等创新成果,使得货物全链条通关平均提速30%以上;针对二手车出口,构建“前港后贸、前店后仓”的二手车出口总部基地,集聚备案企业30余家,2024年青岛出口额2.06亿美元,其中青岛自贸片区占60%。
离岸贸易一直是青岛自贸片区的“贸易主力”。这种货物不入境、通过买卖境外货权将货物直接从出口国运往进口国的贸易方式,成为国内贸易商的新选择。在青岛自贸片区,离岸贸易规模已连续多年在全省占比超过80%。而就在今年7月,北方自贸试验区首个离岸贸易印花税免征政策在青岛自贸片区实施,更加助推离岸贸易升级。
六年间,包括离岸贸易在内的多种贸易形式在青岛自贸片区“百花齐放”:全省首单新型易货贸易“先进后出”“一进多出”业务落地,新型离岸转口贸易、易货贸易额连续三年占全市、全省比重达90%、80%以上;建成运营省级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稳居全国“第一档”;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交易额突破3000亿元。
获批设立六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外贸进出口占全市的比重由获批前的16%提高到20%,进出口总量居全省三个自贸片区首位。2024年,青岛自贸片区以不到全市千分之五的面积,实现外贸进出口额1786.8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