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升级关键要找准方向,还要有充裕的资金做后盾。位于崂山区的民营企业青岛鸿裕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迫切渴望加速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但现实的困难却让他们实实在在体会到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接下来一起去企业看看,他们是如何实现破局发展的。
在青岛蓬勃发展的轨道交通产业版图上,鸿裕吉轨道是其中一家小而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十年来,一直生产高铁车厢专用的锁具、卷帘和内装产品。近年来,国家、省、市推出了一系列惠企政策,企业敏锐地意识到,这是获取政策支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机遇,但当他们满怀希望准备拥抱这些政策时,却发现有些无从下手,自己摸索申报流程耗时又费力,经常错过享受政策的时间窗口。
产业升级除了要精准把握产业政策的方向,还要有足够资金来更新生产设备,这些困难,像一道道无形的“栅栏”,将惠企的春风挡在了门外。鸿裕吉的困境并非个例。市民营经济局等部门了解到他们的需求后,迅速行动,政策服务专员以“青岛政策通”平台为依托,主动上门专业辅导、高效帮办,针对经营数据的精准“画像”,筛选出最适合企业的扶持政策。
针对鸿裕吉轨道关心的每一项申报,政策服务专员都耐心地进行“一对一”辅导,理出清晰的申报路径、点出关键的材料清单,企业“找不到政策”的痛点,在一次次主动服务中迎刃而解:鸿裕吉轨道顺利地入选青岛市专精特新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榜单,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生产车间里,更新后的高铁圆柱锁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产品可满足国内最新研制的450公里高铁的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