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不仅是镌刻着“品牌之都”荣耀的城市,更是浸润着“工匠之城”底蕴的热土。无数工匠以对品质的极致雕琢,为品牌灵魂注入温度。今年“726 工匠日”,青岛以城市之名礼赞匠心,十位“青岛大工匠”的荣光点亮了这座城市的奋斗底色。今天,让我们走进中车四方的焊接车间,认识一位用焊枪托举中国高铁驶向世界的“钢铁裁缝”——仲积峰。
首次见到仲积峰,是在青岛市2025年“7.26工匠日”暨职工创新创造大会上,那天,他以《焊花里擦亮中国名片》为题,站在台上向数百名观众讲述了雅万高铁背后的攻坚经历,从业32年来,仲积峰的工匠故事第一次广为人知。
这种底气背后有着怎样奋斗的故事?中国高铁缘何能够成为“国家名片”?带着疑问和好奇,我们来到了仲积峰工作的所在地—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再次见到了他。
仲积峰1992年在技校学的就是焊接,毕业后直接分配到了现在的单位。上岗初期仲积峰自我感觉良好,以为凭着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一身本领,肯定能干得不错,可熟能生巧的师傅们焊接速度远远高于自己,跟不上节奏的他当时耍了个小聪明。
当着众人的严厉呵斥,让仲积峰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但这件事也让他意识到,自己从事的是一个高危行业,轨道交通产品质量不过关,直接关系到乘客的生命安危,对焊缝的敬畏心,就是从那时候建立起来的。
而后的日子里, 仲积峰认真学习焊接知识,认真对待每一条焊缝,在岁月的变迁中见证了车体的不断迭代升级,从最初的碳钢到不锈钢,再到如今的铝合金,不同材质的焊接方式完全不同。仲积峰印象很深,当材质换成铝合金时,他和团队还是使用碳钢材质的焊接手法,面对失败,外国请来的指导专家却对焊接技术三缄其口。
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类似的事情,仲积峰数不清还有多少。我问他,如果实在解决不了,瓶颈就是钻不动了怎么办,他说,99%的问题基本可以解决,靠的就是“死磕”。
小小的一个改善,申报了国家专利,也让雅万高铁如期交付,风驰电掣。如今,中国高铁广袤间织网,万里通途纵横神州大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背后是无数仲积峰这样的匠人在守护、奉献。他们,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
庄严承诺的背后,是仲积峰的深思熟虑,“谋”和“干”不同,“谋”带一些思考,工作一定要带着思考干。之前大家埋头苦干,现在学会了埋头巧干,今后更要埋头智干。当然,还要抬头看路看方向,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高铁奔驰的速度,时代发展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