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域高原的辽阔大地上,青岛跨越山海,为高原送去希望的种子。青岛市第十批援藏干部自入藏以来,坚持民生为本,教育先行,先后实施青岛小学智慧校园升级、青少年科学院建设等工程,将优质教育资源撒播在雪域高原,推动桑珠孜区教育向高质量发展跨越,奋力谱写教育援藏新篇章。
走进桑珠孜区青岛小学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二年级学生班丹琼赛正在制作太阳能小宠物。学校自从2024年上半年启用了实验室后,这样的课堂让班丹琼赛格外惊喜。
这样的变化始于2023年。青岛援藏工作组累计投入1100万元,以青岛小学为示范点,系统性打造“五育融合”的智慧校园。其中,实验室建设投入援藏资金500余万元,在青岛小学建设了VR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科学教室、空中课堂和远程教研中心,并引入“智慧课堂”系统。
现代化的青岛小学,打造日喀则市“教育名片”;日喀则市青少年科学院,则填补了自治区缺乏综合素质教育实验基地的空白。科学院集六大板块于一体,每周最多可容纳500余名学生开展实践,开设木艺、陶艺、机器人等17门特色课程,构建起“校内+校外”联动的素质教育新生态。
立足日喀则太阳能资源优势,2024年7月,援藏组发起青岛-桑珠孜STEM协作项目,开发西藏首门本土化STEM课程,4000多名学生通过项目化学习设计环保解决方案,感受太阳能给阳光日喀则的美好生活。
三年来,聚焦桑珠孜区教育发展需求,青岛通过硬件升级、师资培训、素质教育等举措,推动当地教育水平显著提升,助力桑珠孜区教育从“有学上”迈向“上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