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MG青岛广电6月8日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基地推动船海产业技术强链,打造中国北方一流的船舶与海洋工程研发中心,使船舶制造从常规船型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迈进。
在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内,巨大的龙门桥吊正在工作,船坞中停满了平台装备。3座预定发往沙特的海工平台已经完工,即将交付。
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谢宛朋:深水作业平台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通过模块化设计和分段建造技术,针对不同海域环境提供高度定制化的平台设计方案,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作为国家级船舶海工产业基地,海西湾由东向西依次分布海西重机、海西重工、北海造船、中船发动机、海油工程青岛公司等50余家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企业,形成以船舶海工制造为龙头、配套产业和技术研发同步发展的产业集群。海西湾不仅承载着中国船舶海工的技术突破,更在共建“一带一路” 倡议中扮演关键角色 。从东南亚港口到欧洲海岸线,这里生产的港口机械和海工平台,正成为全球海洋开发 “中国方案”的提供者。
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谢宛朋: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我们与多个世界大型港口运营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持续扩大国际市场“朋友圈”。目前,在建外贸平台及港机设备40余台,订单交付日期已经排到了2027年。
强大的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装备制造能力,吸引来自海内外的订单源源不断。同样在海西湾,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部分订单交船期已排至2028年年底。中船发动机有限公司2025年的产品生产计划也已排满,企业在制造更可靠、更智能、更低碳的动力系统上走在了全国乃至全球前列。
中船发动机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 刘佃涛:通过协同创新,近几年我们正在开发以甲醇和氨为燃料的新型低碳环保型船用发动机,其中首台氨燃料发动机预计将在2025年实现交付应用。
当智能化生产线与绿色低碳技术深度融合,这片蓝色海湾正以创新为帆,不断驶向全球海洋经济的新蓝海。为了更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更好地服务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集群,今年以来,西海岸新区商务局、黄岛海关等部门主动靠前,创新举措,成为企业劈波斩浪出海的强大后盾。
青岛海关所属黄岛海关企业管理处副处长 王光强:我们积极配合企业诉求,支持外发加工、超高超重项目就近泊位交付等组合式便利化措施,保证各生产环节“无缝对接”,提升产业链协作效能。
西海岸新区锚定“1+3+3+1”海洋重点产业,建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断推动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基地提质增效,几十年前胶州湾西侧这片名不见经传的小海湾,如今正崛起成为一批批“大国重器”的摇篮。今年前4个月,西海岸新区重点船舶海工装备企业出口总值超5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超5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