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闻办今天召开发布会,详细介绍数字青岛整体进展情况和2025年工作安排,对《数字青岛2025年行动方案》进行解读。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数字青岛2.0”工程,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列全国第6位。全市公共数据汇聚总量超2400亿条,在工业制造等领域形成可用数据集150余个。启动全国首个海洋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海洋大数据交易平台累计交易额超3300万元。建成全国首个公共数据运营平台交通专区、养老专区、乡村振兴和港航专区,推出青易核、青易药等11大场景。累计开通5G基站数达4.45万个。全市数据中心在用标准机架总数超6.2万架,累计撮合算力交易超3200万元。
青岛位列全国2024数字经济百强市第13位。全市“灯塔工厂”数量列副省级城市首位,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94.6%。完成国家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改革试点,推出“无证明”场景149个。上线公文智能生成等45个应用场景。建成1000余间同步课堂、129所智慧校园特色学校。“民政无感认证服务一件事”实现19项补贴场景“无感认证”。搭建大气、水、土壤等10余个数字专题场景。
今年,我市将在“加强体制机制统筹、深化改革品牌建设、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夯实数据基础设施、 推动数实融合发展、提升数字赋能水平”等方面持续发力。发布数字青岛开放场景清单,推广企业首席数据官制度。持续开展“一个场景”“一件事”改革。围绕“10+1”创新型产业布局,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未来产业等数字产业梯次培育赛道。力争通用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6.5万架,智能算力占比达35%。力争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基本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