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在青岛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随后出台的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要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为青岛进一步扩大开放指明了方向。四年来,青岛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积极发挥在新发展格局中独特的“双节点”价值,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先期机检加船边直提——这样的制度创新成果,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已经累计总结形成200多项,其中在全省复制推广的达到29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成为青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一季度,青岛自贸片区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比重均达到20%以上。
不断创新优化的制度措施、国家战略的政策利好、连接全球的交通网络……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青岛外贸从2018年的5316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8498亿元,青岛也成为全球企业的优质“落户地”。今年1至4月份,全市新批过千万美元外资项目57个,过亿美元项目7个,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签约项目6个,实际使用外资17.3亿美元,占全国比重的2.3%。不久前,以色列开普路高端精密测量仪器研发生产项目一期实现试生产。作为全球排名前两位的精密水平测量仪企业,开普路计划在青岛投资7000万美元,生产激光水平仪、电子水平仪等精密测量仪器,预计项目达产后年销售额7亿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四年来,青岛以开放的胸怀,欢迎八方来客,搭建起一个个开放的平台,打造起对外开放新高地。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第二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等国际会展活动,不仅为青岛带来“国际流量”,更为胶东经济圈、山东半岛乃至沿黄流域汇集起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成为对外交流合作的窗口。
【视频未经版权方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