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淞路、陵县路、上海路围合区占地7000多平方米,18个老里院把这里围成了一个三角形地带,很多老青岛人把这里叫做“吴淞路三角地”。在这里最有名的建筑就是曾经热闹一时的裕德利酱菜园。裕德利酱菜园成立于1922年,直到现在,一提起裕德利酱菜园生产的八宝酱瓜,很多老青岛人耳熟能详。
上世纪90年代后,裕德利酱菜园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所在的里院也逐渐成为老百姓居住的场所。据了解,“吴淞路三角地”在进行修缮保护前,这里的每个里院都居住着十几户居民,直到2015年前后,住户才陆续搬迁。记者采访时,恰巧遇到了两位老人,其中的耿连萍老人,就是在这里出生,一直到结婚才离开。回忆起以前热闹的里院生活,老人十分感慨。
老人告诉我们,以前每家每户只有十平方米左右的居住面积,每天早晨大家都排队打水、上厕所,虽然生活条件很艰苦,但邻里之间相处却非常融洽。如今,看着这里已经变了新的模样,老人非常开心。
从去年开始,“吴淞路三角地”正式开工修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尽量保留老里院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历史风貌。
历史文化与商业空间的融合,是现代城市老街区、老建筑更新的重要途径。在保存原始风格、体现里院建筑特色的同时,还要重聚老街里的“烟火气”,激发“老青岛”记忆,让老建筑焕发新的生机。
《焕新手记》:老建筑不仅镌刻着城市的历史文化,也承载着青岛人的集体乡愁。在城市发展模式发生深刻变革的当下,老建筑改造必须更好展现时代风貌、回应时代命题。从保留历史遗产到丰富基础设施,从丰富消费场景到导入创新产业,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老建筑在改造、修缮和保护中延续生命、重焕生机,为老建筑赋予新功能、挖掘新价值。我们相信,在新旧更迭中,老建筑将成为城市发展新的动力源。
【视频未经版权方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