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桶,是市民身边最为常见的环卫设施,它的干净整洁,直接影响着居民生活和市容环境。近期有市民向本台舆论监督热线反映,本该为保持卫生、推进垃圾分类而设置的垃圾桶,很多却成了藏污纳垢、影响环境整洁的卫生死角。
随意放置的垃圾桶、歪斜倾倒的围栏,桶内垃圾冒溢、桶外垃圾遍地,这是8月2日下午,记者在市南区大尧三路21号看到的场景。
几十米外,宏大路24号,垃圾桶周边状况更为糟糕。四个垃圾桶个个满成小山,最严重的,垃圾高出桶边近半米,而在桶外,还堆着大大小小十几包垃圾。
记者从逍遥三路到大尧一路一百多米的路上,沿途六组垃圾桶都出现了垃圾桶冒溢、垃圾散落一地的情况。记者将垃圾处置不及时的情况向环卫部门进行了投诉。
眼下正值盛夏,垃圾桶及周边一旦做不到及时清理,极易产生异味。7月30日,记者来到市北区人民一路靠近新丰路路口,一股浓重的酸臭味扑面而来,味道的来源就是四五米外的垃圾桶。
走近可以看到,八九个垃圾桶摆在人行道上,有的桶底流出污水,沿地砖缝隙扩散出三四米远,有的径直流到了马路上,而周围地面也被染成黑色,显然非一日之功。
污水围桶的问题在部分商业区更为突出。
这是记者在市北区万科城国际公园商业街区拍到的画面。三处垃圾收集点周围,地面明显发黑,踩上去还会粘脚。
顺着污水的轨迹,记者果真找到了雨水沟,其中存留的水体呈黑黄色,表面泛着油污,气味更是难闻。8月2日,记者将人民一路和万科城国际公园商业街区的情况分别反映给相关社区和街道。
8月3日晚上,记者再次来到人民一路和万科城国际公园商业街区,垃圾桶周围仍是满地油污、异味刺鼻,没有任何改观。
本台短评:垃圾不落地 需要除盲区用合力
垃圾桶及周边,小小一方区域,折射出的却是市容环境管理中,“动态管理”和“协同管理”两大考题。垃圾桶数量大、分布广、问题杂,只有分类施策、动态管理,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街道、物业、环卫多单位群策群力、协同管理,才能消除盲区,避免问题持续反复。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提升治理能力的有利契机,希望各区市各部门以结果为导向,从垃圾桶环境这样的实际问题入手,织密管理网,以洁序净美的市容环境,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
【视频未经版权方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