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29日,《今日聚焦》播出《不该消失的湿地》,曝光了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大河东社区,约百亩湿地被建筑垃圾填埋,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新闻播出后,崂山区承诺尽快启动修复,提升周边环境。与此同时,市检察院也启动公益诉讼程序,督促属地街道和职能部门依法履职,科学修复。在多部门合力下,截至目前,湿地修复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12月23日上午,大河东湿地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整改效果评估听证会在市检察院召开。经专家和听证员现场勘查、综合评估,市检察院认定,湿地修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青岛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薇:大河东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周边的生态环境较之前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认定被建议单位初步履行了保护湿地的职责。
大河东湿地位于崂山区大河与凉水河入海交汇处,2010年起,水草丰美的湿地被人为倾倒的建筑垃圾陆续侵占,并形成占地近百亩、高约五米的土堆。期间,在周边居民的持续反映下,崂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多次执法,并对相关责任人处以罚款8万元,但倾倒垃圾行为多年存在,生态环境遭到毁损。截至去年3月,侵占填埋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
坚决守住群众的生态家园,守牢不该逾越的湿地红线,去年5月,《今日聚焦》对大河东湿地毁损情况进行了曝光,引起多方关注。崂山区方面表示,已经形成初步整改方案,由于该区域未列入2014年全国湿地普查名录,将按照“维持现状,就地绿化”原则进行整改。鉴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专业性,在前期启动公益诉讼程序的基础上,市检察院加大办案力度,并聘请权威专家勘查论证。今年1月,根据前期取证和专家意见,市检察院建议崂山区停止施工,以湿地保护为前提重新设计修复方案。
以实现湿地修复区水循环为目标,历经近一年的施工,今年12月,大河东生态修复工程完工并通过验收。12月23日,记者再次来到现场,一年半前垃圾遍地、黄土裸露的景象已经消失不见,东侧填埋区域内栽植了成排苗木,西侧废旧虾池围堤拆除,变为与河道连通的湖泊,并建设了观景平台。
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李伟:考虑到跟周边环境的协调一致,改善周边的生态、居住、休闲、娱乐,结合在一块。生态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个别有些地方没有完全达到专家的要求,我们下一步再跟专家继续沟通。
从损毁到修复,大河东湿地终于走向自然的“回归”,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和治理经验同样值得深思。政府、企业、群众都应守牢生态红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绿色治理能力,养成绿色生活方式,让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最大共识。
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李伟:将环保问题要放在首位来考虑,及时消除损坏环境的因素,避免将小的环保问题变成大的损害环境的事件。
青岛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薇:这个应该是舆论监督和法律的刚性监督有效的一个结合,初步认可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纠错的这种行为。下一步还是要持续地来跟进监督,以期达到一个最好的修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