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园区内建设220千伏变电站,在青岛史无前例。为保障百亿级项目——金能科技新材料与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的用电需求,董家口经济区管委聚焦高效青岛建设攻势,积极协调多家单位部门一起想办法、解难题,经过两百天攻坚,帮助企业成功“抢”出了一座变电站,打赢了一场保电攻坚战。
位于董家口经济区的金能科技新材料与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是落户西海岸新区的第33个百亿级项目,建成后将助力董家口经济区形成千亿级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眼下,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主体建设,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与此同时,配套项目——一座220千伏变电站也已建成。
把220千伏的变电站建在工业园区,在青岛前所未有,在全省也鲜有先例。为了拿到这张通行证,从今年2月份起,董家口经济区管委就和项目方一起,多次到省里的电力部门论证方案、办理手续。
半个多月后,全市首个220千伏园区变电站终于获批,可正当企业和电力公司着手研究施工方案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原来,项目需要在园区和10公里外的贡口变电站之间架设线路,中间需要跨越青盐铁路,没有铁路部门的批准,这条输电线路便无法施工。
于是,董家口经济区管委和项目方一起,再次前往济南,与铁路部门沟通。但铁路部门答复称,13天的停电时间会增加铁路安全运行风险,方案没能得到同意。随后,项目方、董家口经济区管委和供电公司反复研究现场情况,最终决定对既有线路和保护装置进行改造,提出了两次短时停电的临时过渡方案。
最终,停电6天的方案得到了铁路部门的认可,可施工问题又摆在了眼前。整条输电线路需要跨越青盐铁路3次、沈海高速两次、204国道3次,部分路段地下天然气管线和通信光缆密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延误,都将让原本紧张的工期压力再次增大。
为了让项目提速,董家口经济区管委成立了专门的推进领导小组,和国网青岛供电公司、西海岸新区发改局、泊里镇、董家口发展集团等单位、部门协同作战,连续攻克疫情、审批、民事协调、资金、燃气供水管道迁移等重重困难,并通过增加人员、夜间施工等形式,为项目建设争分夺秒、抢抓工期。
172天,加上因疫情防控暂停施工的30天,两百天后的8月中旬,金能科技园区220千伏变电站正式通电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