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必须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青岛市对口支援日喀则市桑珠孜区2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的援藏干部,不断推动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向民生领域倾斜。去年7月1日,青岛市第九批援藏干部组接过“接力棒”,大力实施“幸福民生”行动,紧紧围绕教育、就业、医疗等领域,强化硬件设施建设、软实力提升,让藏族同胞切实感受到了援助项目的民生温度。
在桑珠孜区东嘎乡加木切村幼儿园,小朋友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欢快地学习儿歌。目前,加木切村21名3-6岁的学前儿童,一个不落地都在这里就读,除了学唱歌、跳舞,孩子们还能系统地学习语言和礼仪。
孩子们开心,家长们安心,援藏干部们更是欣慰。青岛市第九批援藏干部组抵达桑珠孜区后,牢牢抓住教育这一民生重点深入调研,针对当地学前教育存在的幼儿入园晚、入园率低,师生汉语水平薄弱等问题,提出了“三个100%”目标,即:实现城乡3-6岁适龄儿童入园率100%、实现乡村幼儿园大学生教师配置率100%、实现乡村幼儿园建设标准化率100%。截至2019年底,前两个“100%”目标率先实现,当地学前适龄儿童入园人数由2342人增加到3555人。
不仅要全部入园,更要给乡村学前儿童创造一个优质的教育环境。在推进第三个“100%”目标过程中,青岛援藏组根据当地地广人稀的实际,提出小规模办园的思路,并成功吸引企业出资援建。今年年底前,覆盖全区的33所乡村小规模标准化幼儿园将全部建成,届时当地孩子步行20分钟即可入园。在抓好学前教育的基础上,援藏组还投资6000万元建设青少年科技实训基地,开设综合实践类课程,并实施经典诵读、书法、非遗文化等课程进校园,推动藏区素质教育提升。
在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同时,青岛援藏组想方设法提升当地医疗保障水平。一年来,先后投入1500多万元援藏资金,为桑珠孜区人民医院配备医疗设备,在乡村建设卫生院,并协调岛城医院一对一帮扶,努力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为了让更多的藏区人民病有所医,青岛援藏组成立了“山海情·红马甲”医疗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下乡入村围绕高原多发病开展预防筛查和义诊巡诊,惠及群众5000余人。
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一年来,青岛援藏组大力实施“幸福民生”行动,在做好教育、医疗的同时,还投入2400万元建设市民活动中心和村级标准化活动场所,提升当地群众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