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是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关键支撑,对高效配置资源要素、变革生产和消费模式意义深远。面对产业变革和疫情影响,青岛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和高效政务环境相结合的“4+1”全产业生态,全方位、立体化打造工业互联网“热带雨林”。
日前,赛轮集团通过开放工业场景,与中国电信、科大讯飞等联合成立5G实验室,对关键设备进行数字化样机建模。依托先进技术,各方将携手研制、完善5G声纹模型监测等系统,通过对企业设备的声音、温度等进行智能化监控评估,实现生产风险早发现、早预防。
“工业赋能”场景的开放,助力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加快形成。截至目前,青岛已先后发布1000个“工业赋能”场景,邀请全国“合伙人”来青共同打造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吸引商汤、科大讯飞等一批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在青岛落子布局。
工业场景的落地离不开人才支撑。在加速打造产业链的同时,我市着力引进、培养高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补齐工业互联网人才链。今年以来,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先后成立工业互联网学院,培养专业人才。青软实训与海尔卡奥斯携手打造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每年为青岛定向培养5000多名复合型工业互联网人才。
坚持顶格协调推进,我市还携手工业互联网技术领域“国字号”研究机构,以及诸多创投风投机构,不断拓展青岛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广度和深度,加速形成完备的技术链、资金链。截至目前,我市已连续举办六届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组建了中国工业互联网百人会,构建起青岛、上海、深圳三地工业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生态,集聚了1833家工业互联网生态企业在青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