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山东港口青岛港,有这样一支团队——连钢创新团队,他们以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进取的决心、攻坚克难的毅力,设计建成全球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不断刷新世界纪录,成为青岛的骄傲、中国的骄傲,在全球自动化码头领域制高点上,树起“青岛模式”的旗帜。今天起,《青岛新闻》推出系列报道《新时代追梦人》,对勇攀高峰的连钢创新团队进行报道,今天请看第一篇。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来自世界各地的集装箱被高大的蓝色桥吊平稳接卸,随后由自动引导小车运送到后方堆场旁,再由高速轨道吊将集装箱安放到指定位置。码头上虽不见一名工人,但现场井然有序、运行高效,单机最高作业效率达44.6自然箱/小时,创造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自动化码头的健壮体格和聪慧大脑并非天生而来。2013年码头规划建设时,全球30多个自动化码头中没有一个来自中国,国外同行对技术和数据又“连捂带盖”,国外企业带来的规划设计方案成本高、工期慢,还存在指定配套产品、系统不开放等问题。一切从零开始建设一座全自动化码头,团队带头人张连钢倍感压力。
困难面前,连钢创新团队选择了迎难而上。团队25名成员成立了IT、桥吊、轨道吊、闸口等9个攻关小组分兵出击、协同作战,先后开了3000多次技术讨论会,设计了200多个业务流程、7000多个测试案例,进行了十几万次的测试。那段时间,张连钢和团队成员不断自我加压,五加二、白加黑成为常态。
凭借一股子不服输的拼劲和永无止境的创新精神,连钢创新团队仅用3年多时间完成了国外需8-10年的研发建设任务,自主创新建成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实现了全球首创氢动力轨道吊技术及系统、自动化码头集成建设等五项突破、十大创新,不仅在世界码头自动化、智能化领域树起了“中国标杆”,贡献了低成本、短周期、全智能、高效率、零排放、可复制的“中国方案”,更成为世界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运营标准的制定者与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