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以来,立足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有为政府撬动有效市场,在招商引资、园区发展、品牌培育、资源配置等四个方面转变思路、改变打法,进一步释放制度改革红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近日,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东华鹏霄科技有限公司搬进位于崂山区国际创新园的新办公场所,全力筹建东华鲲鹏产业生态基地,该项目主要生产研发基于华为技术架构的鲲鹏服务器和操作系统之上的软件应用。
今年以来,我市针对东华鲲鹏产业生态基地、德国库尔新材料车体等大项目,在招商时由“政府端菜”向“企业点菜”转变,充分整合产业政策、区市配套政策,实行“一企一议”制度,最大限度满足企业落地需求。同时,在产业政策制定时,广泛征求吸纳企业、协会、科研机构意见,构建更加市场化、更具竞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由北汽新能源等车企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共同参与制定的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涵盖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关键配套和示范推广等产业链各环节,一经发布,便吸引了美锦、天发、奇瑞等新能源车企来青投资。
“筑巢引凤”培育新动能,除了需要强有力的产业扶持政策,还要发挥特色化、集约化发展新优势。今年,我市制定计划,指导产业园区由“同质竞争”向“特色集约”转变,首批重点扶持打造14个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山东省首批新旧动能转换项目——投资203亿元的金能科技新材料与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落户董家口,就是看中了化工产业集聚和深水港的优势,在这里,进口化工物料可以从船上通过管道直接运到项目现场,预计每年可为企业节省运费超千万元。
今年,我市还建立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媒体互动、社会组织参与的金花协同培育机制,引导品牌培育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出击”转变;出台全市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实施意见,引导资源配置从“规模导向”向“效益导向”转变。
通过转变思路、改变打法,“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迎来加速跑。上半年,青岛工业生产实现快速回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43.3%,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5.4%,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