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MG青岛广电4月30日讯 海草床被誉为“海底森林”,是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和繁衍场所,发挥着灾害防护和生态涵养的双重作用。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持续完善海草床保护修复全链条体系,进行生态样地建设和预警监测,全力支撑青岛市海草床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实现了海草床生态修复的系统性突破,让青岛“海底森林”焕发生机。
这是青岛栈桥附近海草床水下最新监测视频。画面中,海草茂盛,鱼儿遨游,充满生机。青岛是我国温带海域典型海草种——鳗草的地理分布南界,青岛湾海草床则是我国距离城市中心最近的海草床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学术研究和生态保护价值。
自2022年起,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减灾中心对青岛湾海草床开展了长时效、高频次、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式监测和评估,逐步摸清了海草床的分布区块、分布面积、季节变化特点、群落特征、生态价值、碳汇价值和主要威胁要素,并为海草床搭建数字化网格,评估变化趋势。2024年,中心首次尝试开展青岛湾海草床生态修复工作,通过植株移植和种子播种等措施保护修复海草床约14公顷,取得良好修复效果。
当前数据显示,修复区域海草群落密度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持续丰富,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有效恢复。今年4月,中心选取修复成效显著区域实施集中连片生态修复,已完成20万株鳗草种苗移栽,修复面积2公顷。通过优化种植密度与群落结构,预计修复区域海草盖度将提升至30%以上。今年4月,中心跨部门协同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法院、市南区人民检察院和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在青岛湾栈桥码头共同实施青岛湾海草床生态补偿修复项目,开创了青岛市将非法捕捞公益诉讼案件的生态修复费用定向用于海草床修复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