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MG青岛广电3月30日讯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青岛积极探寻绿色、可持续的能源转型之路,坚持向海求新、向海要能。目前,位于即墨区的中电建海上光伏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作为青岛首个海上光伏项目,未来,这里不仅将有源源不断的绿电输往千家万户,还会呈现“海上发电、水下养殖”的海洋经济开发应用新场景。
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规划建设115万千瓦桩基式光伏发电项目,并引进光伏组件、系统集成等新能源产业链。目前,项目一期陆上升压站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海上部分施工全面展开。与陆上光伏建设不同的是,海上光伏项目需要事先在岸上把光伏板组装好,然后通过拖船将装好的钢平台运送到海上吊装,而项目一期就要用到1664榀钢平台。海洋施工,受风浪、潮汐的多重因素影响,项目方充分利用有限窗口期,加速安装建设工作
。
水上光伏,水下养殖。中电建海上光伏项目是我国首个渔业融合发展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项目,也是我国目前开放海域最大的渔光互补示范类项目,项目采用渔光融合养殖模式,将渔业与光伏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海上精准养殖,不仅高效利用海洋资源,也拓展了我国海上新能源开发的全新思路。
作为2025年山东省重大项目,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总投资102亿元,这样一个大项目,需要多个部门审批,用海审批归自然资源部,渔光融合又归农业农村部。为了保障项目早开工,即墨区成立工作专班,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审批、海域征收等难题。
在工作专班的推进下,仅仅用了25天,补偿和征收顺利完成,去年12月底,中电建在海上打下了第一根钢管桩。为最大限度压缩整体工期,项目方对每一个作业环节都进行了优化。
按照计划,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一期投运后年发绿电达10.7亿度,按照普通家庭一个月360度电的标准算,可满足23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年节约标准煤约3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7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