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为期40天的2025年春运正式拉开帷幕,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每一张车票都蕴含着对家乡的思念,让春运之路充满温情。当你在列车上手握热茶,欣赏窗外风景时,你是否想过:车上的饮用水、生活用水从哪里来?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工作就是无论严寒酷暑,保障乘客旅途中的用水需求,今天的《新春走基层》让我们走近坚守在春运一线的上水员——单文昊。
下午两点,在青岛站的站台上,上水员单文昊在确认作业条件后,和同事一起进入股道对到站列车进行上水作业。插管、开阀、注水、拔管,这一系列动作看起来似乎不难,但在24小时的值班过程中,单文昊和同事要在车厢间狭小的空间内,拉着十几斤重的水胶管,完成操作上百次,辗转步行超过10公里。
在上水员们连接管路、操作设备的过程中,难免有水流溢出的情况。严寒冬日里,湿透了的衣服很快就会结冰,凛冽刺骨,愈发加重寒意。低温下的水管拽起来也十分费劲,体力消耗很大。每次上水作业后,“里面一身汗,外面一层冰”,成了上水员们的日常。
春运开启,40天的时间里,我市铁路旅客到发量预计将达到673.60万人次,青岛站综合车间每天承担着36趟列车的上水作业任务。列车载客量大,开水炉、洗手盆、卫生间、餐车使用频率显著提升,每节车厢的上水时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单文昊和班组成员们坚持在寒风中矗立,做到“加足加满”,用一根根水管给旅客送去回家路上的方便与温暖。
既是上水员,又是安全员,在上水完毕,水管复位后,单文昊和同事们还要再拿着记录仪,复检一遍所有操作过的盖板阀门,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工作22年以来,单文昊日复一日,在幕后守护着列车水箱的水位线,保证旅客的用水。春节临近,本应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可对于单文昊和工友来说,却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舍小家,为大家”的他们默默奉献,保障旅客温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