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国家多个部委发布《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被称为“史上最严限塑令”。同年十月份,青岛版的“限塑令”也正式推出,要求到2020年底,不可降解塑料袋、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等产品全面退出青岛建成区。那么,“限塑令”落地一年来,效果如何?一起来看记者的调查。
上午10点,记者来到金鼎利群超市,在水果和蔬菜区域,商超给顾客们准备了可降解塑料袋。在超市收银区,在半个小时内,共有40多人结账,其中大多数是中老年人,记者留意到,不少市民也随身带着无纺布的环保袋或便携购物车。只有4名顾客购买了可降解塑料袋。
其实早在2008年,我市就开始实施“限塑令”。从那时起,岛城的各大商超不再免费提供一次性塑料袋了,而且把可降解塑料袋售价提高了2——3毛钱。这也促成很多市民自带购物袋逛超市。
除了塑料袋,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也要在2020年年底彻底消失。中午12点半,记者在宁夏路上的一家肯德基餐厅发现,不仅吸管换成了纸质吸管,勺子、叉子等餐具也都“变身”为纸质环保版。餐厅为打包带走的顾客提供免费的纸质打包袋。
在必胜客、麦当劳、星巴克、汉堡王这些塑料吸管的消耗大户,记者看到,餐具也全都换成了“纸质版”。虽然口感上可能不如塑料吸管好用,但是大多数顾客都是持支持的态度。
近年来,快递行业逐渐成为又一个“用塑大户”,我国快递业每年约产生塑料垃圾180万吨。记者走访了岛城多个快递网点发现,目前快递公司使用的塑料制品主要是封装胶带和防水袋。在中国邮政山东路营业厅,记者看到,这里新添置了一个环保的塑料袋分类回收箱,此外,快递员之前装快递的超大塑料袋,也换成了可以重复、循环使用的超大编织袋。
商超有偿提供可降解塑料袋,自带环保袋顾客逐年增多;餐饮业,纸吸管取代了塑料吸管;快递行业也开始“减塑”……记者采访中看到了很多部门、企业、市民,都在为青岛全面降“塑”,做努力。市场上生产、批发、销售塑料袋的商家已经开始全面降“塑”了吗?集贸市场的情况又如何?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
1月4日中午,记者来到市南区大尧一路的一处农贸市场。在门口看到,不少市民购买的蔬菜、水果,基本上都是装在塑料袋里。走进菜市场,记者看到有一块大的宣传牌,上面写着“落实限塑令拒绝白色污染本市场有偿提供厚度≥0.025MM购物袋”。可是记者转了一圈,发现很多经营业户都将塑料袋放在显著位置,免费提供。
尽管市场管理方要求摊主使用可降解的环保塑料袋,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摊主把可降解塑料袋和普通塑料袋混用,免费提供给消费者的基本都是普通塑料袋,而可降解塑料袋只是用来应付市场管理方的检查。
下午2点,记者又来到抚顺路批发市场。在一家批发坚果零食的店铺里,记者一进门就看到店里挂着各种塑料袋。
记者又在果品批发区域转了转,发现情况同样不乐观,商铺的做法基本一致,挂出可降解塑料袋“打掩护”,实际上消耗最大的还是普通塑料袋。
就在采访的过程中,一位姓杨的市场管理工作人员找到了记者,表示已经按照规定,把不符合规定的普通塑料袋没收了。
按照这位工作人员的说法,已经加强了源头控制,市场内的店铺一律不允许销售不可降解塑料袋。记者在市场里也确实没找到不可降解塑料袋的身影。然而一个小时后,另一名记者再次来到抚顺路批发市场,找到一家塑料袋批发店铺,在这里,仍然可以买到各种塑料袋。
记者花费8元钱购买了这种藏起来卖的“便宜货”塑料袋,一共是160个,平均算下来一个塑料袋的价格为5分钱。塑料袋的底部印有一个小三角,里面有数字“02”,下面标注着“HDPE”。记者查询了解到,HDPE是高密度聚乙烯材质,难以降解。
5分钱和5毛钱的塑料袋差价,确实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目前青岛没有一家正规的塑料袋生产厂家。除了在市场监管方面加大力度,相关部门更应该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更多的塑料袋生产企业“转型”,生产可降解塑料袋,并且完善技术,把可降解塑料的成本控制下来。当然,在这里我们也发出倡议,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尽量使用可循环利用的环保袋,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