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任评说,听我新观点,大家好我是翼展。参加活动是个乐呵的事,怕就怕一件乐呵的事,最后给搞得一肚子火。从法律上,律师也解读了,周先生占理,可以去讨一个说法,不过把咱们置换到周先生的位置上,我们会有多少人真会去通过法律途径,就为这么个活动奖品,我们去维权?还是一个成本问题。这个活动,让我想到了一些砍价的活动,找朋友帮自己砍砍价,日前山西晚报的一名记者潜入了一个砍价群之中,发现,你砍一百块钱,有的时候需要四十到五十个人给你助力,你才能砍下来,所以您想想平日里您动辄要去砍一个一两千的产品,这里面要有多少人帮您。话题说回来,咱们报道的这个团战赢大礼也好,包括我们之前接触的各种各样的砍价也罢,这都是商家的营销手段,这个手段的意义就在于,透过您,来撬动您身边的朋友,关注我的活动,关注我的账号,甚至下载我的app产生消费,我要通过您,吸收您的人际资源,把您身边的人变成我的用户,博到更多的关注,至于我付出什么样的奖品,有什么样的福利,无非是一个噱头。进行这么一波营销,我很可能是需要一个推广成本的,我在某个平台推,可能我要给这个平台一些费用,你给我的活动更高的曝光量,我要拿出奖品,奖品有价值有成本,当您看到这个活动的时候,商家的钱已经花掉了,但是,这个活动究竟能为我商家吸引人气,事实上我是无法预知的,这种情况之下,如果博不到足够多的眼球,没有吸纳那么多的用户,商家该怎么办呢?我需要及时止损,两种途径,要么延长活动,继续保持热度,要么终止活动,把能收回的成本全收回来。只可惜有可能弄巧成拙。做活动是为了正面宣传企业,而现在,当用户质疑的声音被放大了,你的活动,究竟是在为你牟利,还是在为你抹黑?营销没错,做活动也没错,可是,品牌博得大家认同和尊重的途径,是产品和感情,产品是硬的竞争力,感情是软的粘合剂,我通过大数据计算,这个活动会为我带来多少用户,我又通过大数据计算,延长活动,能为我带来用户,对不起,用户不是数据,你的转化率有可能转化出消费,有可能转化出好感,也可能转化出大家对你的厌恶,想要品牌名头响亮?起码尊重一下你的用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