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海蛎子肉肥味美的时节,俗话说“冷水的蛎子,热水的蛤蜊”,在即墨区鳌山卫街道,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神汤沟海蛎子,进入了大规模捕捞阶段,高品质也为养殖户换来了好价钱。
早上八点半,在即墨区鳌山卫街道神汤沟村码头,十几艘满载海蛎子的渔船陆续靠岸,渔民们正忙着将海蛎子从船上卸下来。
今年51岁的于瑞青养殖海蛎子已经十多年了,在他承包的300亩海域里,一共养殖了一万八千根海蛎子,由于今年海蛎子格外肥美,吸引了不少外地客户前来采购,于瑞青卸下这船海蛎子后,还要返回养殖区继续捕捞。在他的养殖区域,海面上成片的浮球下,就是海蛎子赖以生长的养殖绳,每根养殖绳长度有两米多,至少能有15斤海蛎子。
神汤沟村所在的鳌山湾海域,有着天然的野生牡蛎群,加上有河流从鳌山湾畔入海,藻类含量和微生物丰富,为海蛎子生长提供了天然的饵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神汤沟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海蛎子养殖专业村。现在,村里的海蛎子养殖户有八十多户,每年7月份,当地渔民就会在养殖海域用绳子吊放空的扇贝皮,让海里的野生牡蛎苗附着,经过四个月左右的生长期便可以收获。十一月份进入捕捞季以后,神汤沟村的渔民每天至少往返养殖区一次,各家捕捞的海蛎子,在当天就能销售一空。
今年,神汤沟海蛎子的总产量达到1500万斤以上,上岸后的海蛎子,除了带壳销售外,还会根据客户需求,人工去壳,加工成海蛎子肉进行销售,提高养殖户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