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被称为经济发展、社会运行的“血管”和“神经”,它不仅关系着电力、通讯以及交通运行,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近年来,这根“血管”由细变粗,从依赖进口到全面国产化,不仅撑起了城市的“绿色”电力通道,还走出了国门。接下来,我们就带您走进专门打造这种“血管”和“神经”的企业——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
在位于崂山区九水东路的青岛汉缆厂区,高压料车间主任宋智彬正在通过调试相关参数,得到符合超高压电缆绝缘要求的纯净树脂,进而制成超净的可交联聚乙烯绝缘料。
作为高压电绝缘材料中的必需品,可交联聚乙烯产品在2015年之前一直依赖于进口。为打破这一困境,汉缆公司于2016年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研发基地,实现了110kV、220kV超净绝缘料国产化。
技术难关攻破后,青岛汉缆建起了220kV超高压立式电缆生产线,广泛应用于上合峰会、新加坡400kV城市电网建设等国内外重大工程。
如今,青岛汉缆产品出口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疫情期间,海外订单不降反升,比去年同期提高百分之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