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耳,俗称掏耳朵。这在咱们北方还算是一个新兴行业,不过在南方尤其是四川,可以说是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放松体验。您采过耳吗?想要知道是一种怎样的舒适和享受吗?跟随今天的奋斗者,来了解和感受一番,顺道也看看这位专注采耳的女子,是如何靠努力,将采耳变成事业的。
工具箱里,各类采耳工具摆放的整整齐齐。采耳正式开始后,它们轮番上阵,有条不紊。
钢勺,竹勺,孔雀毛,鸽子毛。各种工具互相配合,带来的,是一种酥麻轻痒的极致感受。
在接触采耳之前,王小米曾有过很多尝试。2006年,她辞去朝九晚五的工作,踏足了美容行业。
年轻加上没经验。只一年时间,店铺就无法经营被迫关店。第一次创业便以失败告终的王小米,为了调整心态,去到了外地旅游。没成想,偶然接触到了采耳这个行业,并义无反顾的投身其中。
质疑和反对的声音,并没有影响到这个有主见的姑娘。可当她真正接触采耳这门技术,却发现,比原本想象的难的多。
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门技术,王小米抛下不到一岁的女儿,跑到外地,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培训。
熬过了和孩子的分别,王小米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学成归来的她,先是找到了一家美容院谈合作。但面对这项冷门的项目,对方并不抱太大希望。
为了证明自己,宁愿提供无偿服务。但另一方面,王小米也有自己的担忧。嗷嗷待哺的女儿,还需要她来赚奶粉钱。
老公的支持,给了她莫大的鼓舞。就这样坚持了两个月的时间,渐渐的,王小米也有了自己的回头客。
努力换来了回报,王小米也更用心的做好这份工作。直到有一天,一家公司找到王小米,聘请她去做采耳讲师。从那时起,王小米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面对质疑的声音,王小米没有退缩。她更用心的备课,更耐心的讲解,用努力和真心,收获了学员的认可。而常年奔波于全国各地,身体上的疲惫也让她有些吃不消。2017年,为了换一种生活模式,也为了更好的陪伴家人,王小米辞去工作,准备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但没成想,房子租好后,又出了岔子。
商场迟迟不开业,定金也不退,王小米的心态有些崩了。但绝望之下,她决心自寻出路。她在网上找到了一家美发店,并成功将合作谈好。
2017年7月,这家开在理发店里的采耳工作室正式开业了。不过开业的前两个月,却无人问津。
凭着不服输的劲儿,王小米从未放弃。直到前年,采耳业突然火了起来,店里的生意也好了起来。王小米顺势开了第二家店,一百八十多平的房子,四个采耳师,生意十分火爆。
但一场疫情,又将全部努力化成了泡影。由于店址的特殊情况,疫情造成的影响更为明显。
房租,人工费,流失的顾客。像一座座山,压在了王小米的身上。终于,好不容易熬过了最难的几个月,生意也开始有了起色。此时房东却因为自身原因突然把房子卖了,店铺也被迫关店。乐观强大的王小米,依然在坚持,下一步,她想做一家睡眠体验馆,将采耳和睡眠相结合,给顾客带来更好的体验。而回顾曾经走过的路,王小米说,每一步都走的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