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工作,历来关注度很高,谁家该享受谁家不该享受,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负责崂山区沙子口街道社会救助的柳青春,深受当地村民的信赖,大家都觉得他做事靠谱,为人靠得住。扎根基层十年来,他始终坚守在民政救助工作一线,为辖区居民筑起了一道道民生保障网。
九月初,一年两次的低保复核工作开始,柳青春要对沙子口街道43个社区中的237户低保和特困家庭进行入户核查。因为经常上门走访了解情况,谁家门朝哪、有什么特殊困难,柳青春一清二楚。而这些家庭的成员们,看到柳青春则像迎来了老大哥,拉着他不停地说着家里的变化。
刘吉利的弟弟刘顺平患有严重的糖尿病,眼睛也因此失明,丧失劳动力。为了照顾弟弟,刘吉利只能打点零工,一个人撑起一个家。柳青春了解情况后,帮着刘吉利了解了政策,加班加点办理手续,争取低保家庭资格,药费能报销,每个月还有补贴,刘吉利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看着刘家姐弟俩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柳青春喜在心里。而这个家里的每一点变化,也被他记了下来,以便补充在档案里。这满满一书柜的档案里,不仅有低保户的资料,更是柳青春努力与付出的见证。从接手社会救助工作以来,他经常放弃休息日,开着自己的私家车穿梭于各个社区,掌握第一手资料。也正是因为这份执着与耐心,他才成了群众尊敬的“老大哥”。其实二十多年前,他可是以“冷静”“酷帅”著称的兵哥哥。1994,柳青春当兵入伍,2008年,他报名通过训练后,成为了我国第四批赴苏丹维和部队的一员。
从苏丹回青的第二年,柳青春从部队转业到崂山区沙子口街道,成为了一名社区基层工作人员,负责安监工作。16年的军营生活练就了他的坚毅和自律,处理起工作上的大事小情,都是一丝不苟。而社会救助工作正是需要一个公正、严谨的人来承担。因此,2018年,领导决定把这项重要的工作,交给柳青春。
刚接触这份工作的时候,柳青春感觉心情总是沉甸甸,每每上门走访,都会听到不同家庭不同困难故事。而他除了要面对要聆听,更要去化解去解决,除了给予对方安慰,更重要的是客观冷静地记录、分析对方的情况,是否符合低保家庭申请资格。
说起个别群众的反应,柳青春并没有抱怨,他觉得一来审批要公平公正、二来审批过程不能拖泥带水,如果真的站在百姓角度考虑,把工作落到实处,大家终究会理解会配合。2019年11月,社会救助审批权下放街道后,沙子口街道率先执行“9个工作日”审批制度,也是全区唯一一个当月完成业务审批的试点街道,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行政文书行文规范,优化审批流程,形成了社会救助“六步走”工作方法。而柳青春更是把九个工作日,缩短到了六个工作日,为的就是让有需要的居民,早点得到帮助。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十分繁琐,柳青春除负责民政工作外,作为包社区干部的他,还肩负着社区防疫、包联社区的护林防火等工作。可他从来不说累,不提苦。用他的话说,虽然已脱下军装,但军人的情怀还在,军人的忠诚担当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