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关注由山东省港口集团和青岛啤酒集团全程支持的“新时代黄河万里行”大型融媒体行动。呼和浩特在蒙古语中意为“青色的城”,位于呼和浩特北方的大青山,是这座城市的“母亲山”。近年来,呼和浩特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实施大青山前坡生态建设工程,打造绿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通过重塑大美敕勒川,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双赢。
记者于盛洋:“新时代黄河万里行,我现在是来到了位于呼和浩特市区东北部的敕勒川草原,这里背靠大青山,总面积超过两万亩,秋季草原有些许泛黄,但野花依然绽放,一眼望去让人心旷神怡。敕勒川,蒙古语意为“青色的草原”,然而在九年前,这里却基本不见青色。”
60岁的王贵贵是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野马图村村民,世世代代生活在大青山下的敕勒川草原上。在他的记忆中,几十年前,这里沙石遍地,土地贫瘠,在人为破坏和自然原因双重影响下,当地生态环境逐渐恶化,“青色的草原”名不副实。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野马图村村民王贵贵:“基本是沙子石头,找点土,种点豆子或者谷物,只种耐贫和耐寒的作物,收入一般的村民每人人均上千就可以了。”
2012年,呼和浩特市下定决心,启动了总面积达150平方公里的大青山南坡生态治理工程,敕勒川草原生态修复项目包含其中。家乡迎来变美、变好的机遇,王贵贵和村民们也积极加入到修复工程中。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野马图村村民王贵贵:“人多,人人马马都在恢复生态建设,都在植树种草,基本全村村民都参与。”
工程启动后,当地政府下了大力气,仅在新城区就关停污染企业294家,拆除违建近60万平方米,同时开展沙坑、山体恢复。然而由于气候条件独特、生态基础薄弱,如何提高植被的成活率,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当地借助大数据,最终找到与大青山生态相适应的植被。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总监陈睿珏:“调取这个地方60多年以前,甚至更早适地适生的乡土植物,首先我们做了1000亩的样方实验,然后通过样方实验,研究出最适宜的乡土植物的草种搭配。”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用事务局副局长商雨婷:“像这两年的时候,基本上我们草种的含量已经达到40多种,而且现在可以保证每年5月份的时候,它是自然生长的。”
经过整治,山更青了,天更蓝了。如今,敕勒川草原已经成为呼和浩特的地标性景点,昔日的沙坑变成了生态公园,森林公园、登山健身步道等美景吸引着各地游客打卡、游玩。
沈阳游客张用文:“心情特备开阔,特别好,就感觉到我现在融入了大草原,准备在这再玩三天四天。”
大青山前坡之变,改变的不仅仅是当地的生态环境,也让周边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提升。如今,王贵贵所在的野马图村,村民们通过发展大棚种植、生态采摘等项目,人均年收入超过一万元。
记者于盛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呼和浩特践行的生态保护的重要理念,以生态促发展,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是必由之路,而在这条路上,呼和浩特走在了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