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旋律不会因时光洗礼而褪色,而守护它的卫士,依旧保持着当年的勇气、高傲、端庄与荣耀。
眼前这位爽朗又有股韧劲的老人,就是《铁道游击队》作者,知名作家刘知侠的夫人。关于刘真骅,有太多的头衔去评说。但在丈夫的光芒下,她更愿将自己定位为,光芒的继承者,发扬知侠精神,又能绽放自我的作家。说起自己和文学的故事,刘老说,这还要从小人书说起。
父亲是颇有名气的商人,母亲是大家闺秀,可优渥的家境却没有让家中排行老三的刘真骅有一丝懈怠,恰恰相反,不服输的精神和对知识的渴望,让她快速成长。
执拗的性格,让刘真骅早早就有了主观意识。要强的她,1951年15岁参加工作,也成了家中第一个上班的孩子。进茶厂做工人,到编辑部当编辑,在每个岗位上,刘真骅都靠着不服输的劲儿一次次的证明自己。虽然有着对文学的热爱,但进入编辑部后涉足专业领域,她还是遇到了不小的挑战。
自己说出的话,如芒在背,又是激励之言,文学创作的大门也从此正式打开。
在编辑部工作多年,让她对不同文体有了自己的理解,也让她在创作道路上开枝散叶。说到刘老的一部重要作品《杀人街的故事》,想必青岛的观众不会陌生,而这部剧本的创作,也是出于她的好奇。
关于素材的积累,刘老也是简单直接,就是上去聊嘛。
在艺术和人生的道路上,刘真骅和丈夫刘知侠亦师亦友。斯人已去近三十载,可老人提及过往,只要说到与爱人相关,她眼神里的光总会变得崇拜与温柔。情致之时,刘老说出了她与爱人相亲,前一天晚上的趣事。
有关这传奇的爱情,老人在多年前已将他们的故事编进了黄昏雨一书中,这是对爱情的歌颂,也是对爱人光芒的另一种解读。而采访当天,我们看到的,依然是那个能量无限,为爱人,为老年人事业努力奋斗的耄耋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