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中这位风趣儒雅的老人,就是柳士同,出乎我的意料,一上来柳老就将自己比喻成了一位流浪汉,而在之后的聊天中,我才慢慢明白,正是这份自由和不安分,成就了柳老的文学成就。
柳士同的创作之路富有戏剧性,那年的他只有15岁,可谁能想到,和同学之间一句“玩笑话”,无心插柳般的开启了他的文学道路。
零用钱甚至是吃午饭的钱,柳士同都会精打细算,省下钱来订阅了《诗刊》《人民文学》《文艺报》《文学研究》等知名书刊,文学带给他的快乐,远不止一首唯美的诗歌,几句斐然成章的诗词。
兴来每独往,盛世空自知,成人后的柳老带着这份自由随性,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散文随笔诗歌,作品不可胜数,感受不同的地域灵感,品尝不一样的文学味道。
凝固的火焰,一簇又一簇,一串又一串,浓缩着已经逝去的春天。这首即兴创作的《樱桃》,成为了柳老半个世纪诗旅的“收官之作”。年过八旬的柳老笔耕不辍,下一个高峰又会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