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中秋节了,这个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全家人团聚的日子,然而因为各种原因,很多劳动者要坚守岗位,甚至在异地工作,其中就包括青岛向对口帮扶城市选派的挂职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从今天起,《今日+》推出特别策划“不一样的团圆”,将镜头对准在贵州安顺和甘肃陇南坚守岗位、开展帮扶的青岛人,看看他们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今天先来认识一位医生,葛蕤。
此时的葛蕤,身在千里之外的贵州。今年8月28日,因专业过硬、经验丰富,葛蕤通过层层选拔,作为第七批帮扶队员奔赴贵州,被聘为安顺贵航302医院麻醉科副主任。
主任外出进修,葛蕤成了带班负责人,除本职工作之外,还经常被借调到其他科室。国庆中秋假期,医院安排帮扶人员回家过节,但葛蕤考虑到人手不够,主动放弃了回家的机会,选择坚守。得知葛蕤不能回来,家人尤其是孩子有点失望,但更多的还是理解,他们决定把团圆饭安排在葛蕤的休息时间。
为了这次隔空团聚,一家老小几天前就开始忙活。对他们来说,做什么、吃多少不重要,就是希望只身在外的葛蕤能感受到节日氛围、家人亲情。
在家人面前,葛蕤从来是报喜不报忧,可实际情况只有他自己知道。贵州当地有句俗语“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连续的阴雨天,空气潮湿、蚊虫滋生,葛蕤曾一度水土不服,而对他来说最大的挑战,则是一日三餐。
为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葛蕤逼着自己调整饮食结构,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葛蕤说,自身的困难好克服,可最让他着急的是当地人对待医疗的态度。不久前的一天晚上,葛蕤刚下班回到住处,就接到了急诊打来的电话。一名患者因输尿管结石导致泌尿系统感染,及时就医的话,治疗并不复杂,可他实在坚持不住了才来医院,险些酿成大祸。
念需要扭转,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到岗后,他得知全院17名麻醉医生普遍较为年轻,临床经验少,于是悉心传授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此外,他还发现当地医院存在检测仪器机型老旧的问题,设备短时间内无法更新,就得在操作的精准度上下功夫。
这个假期,葛蕤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和家人简单交流之后,转身又投入到了工作中。他说,自己的帮扶时间只有三个月,希望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给同事和患者,争取多做些工作。
对于医生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在安顺的每一天,葛蕤都在抢抓时间,为提升当地的医疗水平贡献力量。感谢葛蕤,也感谢所有节日里坚守在一线的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