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再来说说网约车的事儿,李先生一年前购置了一台新能源汽车,想着跑网约车养家糊口,可最近他发现,明明是自己买的车,咋就成了租赁关系了呢?(买车这种大事,还能说变就变?一起来了解一下)
说起李先生买车的遭遇,真可以用奇葩来形容。随着网约车的兴起,李先生也想要投身其中,去年9月份通过一位朋友介绍,李先生结识了青岛即达汽车租赁有限公司,这里可以提供卖车或者租车服务,关键是可以办理网约车运营资格,李先生动了心。
一番合计,李先生选择了购车模式,相中了北汽新能源EU5这款车,前期费用加起来,李先生共缴纳了两万一千元首付,并签订了一份购车合同,提车也很顺利,可就在拿到行驶证的时候,李先生发现了不对头。
李先生说,行车证上的汽车所有人,是一家名叫青岛特世电的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明明是自己买的车,怎么就落在了别人名下,最关键的是,这家公司李先生从未听说过。
这关系也能说得通,李先生没多想,正常营运,每月定期将月供打进青岛即达汽车租赁的账户,直到今年5月份。
别人的“家事儿”,李先生并不想掺和,就痛快的答应了,但当初自己签订的购车合同,一直没有给自己,这次分家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李先生长了个心眼,第一时间询问了特世电,没想到还真问出了事儿。
听到这,李先生有点糊涂,首付款交了,还辛辛苦苦还了10个月月供,怎么一夜之间就成了租赁关系了呢?李先生赶紧给即达汽车租赁周总打去了电话,索要购车合同。
没有合同在手,汽车所有人还不是自己,李先生这心里彻底没了底,事情没弄清楚,这月供可不能再交了,但特世电方面可管不了这么多,9月3号,李先生的爱车“消失”了。
两万元首付,十个月月供,共计六万多元,如今却落了个两手空空,难不成从一开始就是个套路?气愤的李先生多次上门找即达公司理论,然而门头早已不是那个门头,手机号也不是那个手机号了。
青岛即达汽车租赁的门头早已易了主,周总也断了联系,该去哪里要个说法呢?李先生的爱车还能要回来吗?记者和李先生一起,找到了位于华阳路上的,青岛特世电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李先生爱车完好无损的停放在停车场里,但被堵得严严实实,想开走是不可能的事儿,看到记者的造访,特世电的一位李经理走了过来。
李经理介绍说,青岛即达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是青岛特世电汽车服务的一家销售公司,双方是合作关系,但从一开始特世电方面就从未制定过购车模式,也从未见到过任何购车合同,只有一个三年转赠模式。
李经理说,三年转赠这种模式,说白了就是先租后送,至于青岛即达和李先生之间是怎样约定的,李经理也说不清楚,不过从系统记录来看,只有李先生一笔一万元的押金。公司分家以后,特世电方面也给李先生发过通知,但李先生确以种种理由拒绝缴纳月供。
如此看来,三年转赠和青岛即达方面提出的购车模式,其实大体相同,只要履行合约三年,车辆都将自然转到自己名下,只不过三年转赠押金只有一万元,李先生怀疑,青岛即达方面为了多收前期费用,才编造出了购车模式一说,那份所谓的购车合同,可能也只是一种游戏道具罢了。事情到这里总算是有了眉目,但有一点记者想不通,既然青岛即达只是青岛特世电的一家销售公司,消费者和特世电方面,为何没有一份正规的合同呢?
原来如此,事情总算水落石出,特世电方面所需的所有手续,李先生都早已完成。李先生猜测很可能是青岛即达单方面给自己加戏,多收取了一万元的前期费用,一来二去将李先生绕了进去,但眼下,李先生搭进去的,可不光只是一万块钱,而是丧失了继续履行三年转赠协议的权利。
按照特世电方面的规定,如果没有按期缴纳月供,不管任何理由,三年转赠协议将自动失效,视为车辆使用人主动毁约,目前,李先生就是处于这样尴尬的境地,到头来两手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