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点多,记者以游客的身份来到流亭机场1号航站楼出口,刚过了马路,一位陌生男子上前搭讪。
男子自称是出租车司机,带着记者就往停车场里面走,边走边主动报价。
既不用计价器,也不用网上订单,如此一来,这段三十多公里的路程能有保障吗,一旦出了问题,乘客又该如何维权呢。紧接着,男子叫来了一辆车。司机跟这位男子,比了一个数字六的手势。
原来这位男子并不是司机,而是一位黄牛,拉到客人以后再加价送到其他车上。记者以价格太贵为由,拒绝上车,男子一直在游说,此时站在一边的,身穿“维序”反光背心的工作人员,始终一言未发。这时候,另一位司机又迎了上来。
从流亭机场到青岛站,这位司机给出了90块钱的价格,看记者不动心,人家又自己降到了80块钱。随后,记者继续在停车场里转悠。又遇到了一群正在靠活的“黄牛”。
记者又被带到了停车场内一处树荫下等待,几位靠活的司机正在这里等候。
这话乍一听没毛病,可仔细想想却经不起推敲,如果没有网络订单,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平台的监管,消费者的权益无法保障,而且对于其他规规矩矩做出租车、网约车生意的司机来说,也失去了公平,破坏了营运市场的秩序。就在此时,刚刚那位让记者等候的男子回来了,把记者领到了一辆车上,同样的,司机也不是他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