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投资是“六稳”工作的重要内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扩大有效投资,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1至4月份,青岛民间投资逆势增长15.8%,高于国有投资增速19.5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贡献率达到276.7%,有力推动全市投资向好发展,对提升城市长期综合竞争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统计数据显示,1至4月份,全市民间投资项目数量大幅增加,在建项目达到2384个,同比增加743个,增长45.3%。其中,5000万元以上民间投资增长63.8%,占民间投资总量的55.8%,占比同比提升16.3个百分点;5000万元以下民间投资下降79.9%,占民间投资总量的3.2%,占比同比回落14.8个百分点,大项目带动民间投资实现较快增长。
1至4月份,我市三次产业民间投资均呈增长态势。第一产业民间投资增长1199.3%,高于全市第一产业投资增速188.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民间投资增长39.8%,高于全市第二产业投资增速1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民间投资增长4.8%,高于全市第三产业投资增速8.2个百分点。
从国民经济行业看,民间投资涉及除国际组织外的19个行业,9大行业民间投资呈高增长态势。其中,农林牧渔业民间投资增长1042.6%,采矿业民间投资增长411%,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43%,批发和零售业民间投资增长4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民间投资增长112.6%,住宿和餐饮业民间投资增长78.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民间投资增长77%,金融业民间投资增长77%,卫生和社会工作民间投资增长186.7%。
民间投资的逆势增长,彰显出青岛民营经济的强劲生命力。今年1至4月份,全市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8.42万户,占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总量的99.17%。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1179.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32%,高于全市进出口增速8.81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市外贸总值的62.13%,拉动全市进出口增长6.47个百分点。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368.2亿元,同比减少17.1%,占全市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67.2%,较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全市民营经济吸纳就业17.03万人,同比减少15.09%,占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的79.12%。截至4月末,全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达到157.27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97.92%。面对疫情冲击,民营经济成为青岛经济逆境突围的主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