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他用一砖一瓦,砌筑起城市的高度;毫厘之间,方显本色,他把很多人眼里的“粗活”做出了“精功夫”,根据墙体要求设计异形卡尺,将误差缩小到1毫米,解决了砌体垂直度难题;他在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大放异彩,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他就是青岛大工匠、中青建安建设集团砌筑班长贾正中。
在双元路上的中青建安工业园里,几堵图案复杂、砌筑精湛的墙体摆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集团砌筑施工的标杆作品,而这些作品都出自贾正中之手。
砌墙,看似门槛不高,但要砌得标准、美观,却并非易事。在建筑施工中,每一条浆缝必须控制在0.8厘米到1.2厘米之间,除了专业工具的辅助,最关键还是需要砌筑工人日积月累的经验判断。做到1毫米的误差究竟有多难呢?贾正中手把手教记者,现场体验了一回。
在砌筑行业,贾正中已经磨炼了二十多年。1998年,为了给家庭减轻负担,贾正中刚初中毕业就到建筑工地当学徒,从搬砖、和灰做起。为更好地掌握这门手艺,贾中白天干活,晚上还找来《砌筑工基础知识》、《砌筑工实用技术手册》等专业书籍来自学。每天下工后,他找到机会就向老师傅请教。
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手里便有了娴熟的技术。在很多人看来,砌筑是个“粗活”,但在贾正中眼里,“粗活”里蕴藏着“精功夫”,他手摸、眼看、动脑三者相结合,总结出一套“慢工法”,有意识地放慢节奏,保证砌体一步到位,毫厘不差,是他对自己的苛刻要求。
2018年,贾正中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砌筑工”项目的比赛。在规定时间内,参赛人员要砌筑一道长为1.6米、高1.5米的艺术墙,墙内嵌入突出墙面20毫米的“中国”字图案。贾正中凭借过硬的技术本领和出色发挥,夺得砌筑工个人赛第二名的好成绩,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虽然成为全国技术能手,回到工地上的贾正中,又成了工友们眼中那个朴实、肯干、能吃苦的“贾师傅”,他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徒弟们身上。牛德勇已经跟随贾正中学习两年了。有一次在工人抹灰的时候,他发现有一根铁丝没有完全剪断,露出一小截,当时他并没有在意,但当师傅贾正中检查发现后,对他当面就是一顿狠批。
2019年,在市总工会指导下,中青建安集团设立青岛建设行业首个工匠创新工作室。贾正中和他的班组成员,不断研究新技术,根据墙体要求设计异形卡尺和龙门框架,解决了墙体垂直度与水平度的难题,将误差牢牢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以传帮带积极推进工人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