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海岸新区张家楼镇往南三公里,有个村庄叫做大泮村。全村共有521户,1736人。这里虽然盛产粮食,但在过去,村里人却只能勉强温饱。随着改革开放,种植结构调整,村民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大泮村党总支书记逄焕震眼里,乡村的变化就是祖国不断富强的缩影。
位于西海岸新区的张家楼镇大泮村,向东直通滨海大道,西通琅琊台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并且种植条件优渥,拥有广阔的耕地和林地。
虽然以盛产小麦、大豆、花生闻名,但过去大泮村的生活条件却并不好,村民们仅能勉强解决温饱。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泮村的经济发展迎来了生机。村民们响应号召,改变单一种粮的传统思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果生产。
除此之外,1985年,村里还开始进行苗木繁育。逄焕震和几名村干部首先在自家责任田里进行苹果苗种植试验。第二年,仅他的0.3亩苹果苗就收入了5000多元。
2011年以来,大泮村部分农户仅苗木销售年收入就达到了20到50万元,全村苹果、板栗、梨、蓝莓等林果种植也飞速发展,还被农业部评为优质苹果示范园。
这是村里的最后一栋老房,在过去,这种房子比比皆是,巷深道窄,居住十分不便。1991年,村党支部对旧村庄实施彻底改造,用了两年的时间,建起近600处新房。
从一穷二白到丰衣足食,从土房窄巷到康庄大道。在逄焕震的眼里,大泮村的变化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现在大泮村正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对道路设施进行升级,也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文化娱乐场所,丰富农村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