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向海而生、因海而兴。70年来,伴随着新中国不断前进的铿锵足音,青岛砥砺奋进,向海图强,筑梦扬帆。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高,海洋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经济布局不断优化,在经略海洋的蓝色浪潮中,谱写了精彩的青岛篇章。
汇泉湾畔,矗立着我国第一个海洋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这也是新中国海洋科技的摇篮。
在海洋所标本馆,87岁高龄的王永良正在专心编写“寄居蟹”丛书。虽已退休,他依然每天来到办公室笔耕不辍。65年前,王永良从山东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海洋所,从事甲壳动物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拥有多支海洋科技领域“国家队”的青岛,成功引领中国“鱼、虾、贝、藻、参”五次海水养殖浪潮;借助“大洋一号”“东方红2号”“科学号”“向阳红01”等众多远洋考察船以及“蛟龙号”“发现号”等先进的深潜装备,为“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屡建奇功。出生于1978年的周慧博士已经两次在“科学号”上担任首席科学家。
在原有的“国字号”海洋科研机构高扬风帆的同时,依托青岛蓝谷、西海岸新区、红岛经济区“一谷两区”,一批全新的海洋科研机构和平台加速集聚。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东亚海洋合作平台、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先后落户青岛,为青岛海洋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之源”。
海洋科技一马当先,海洋经济同样交出了转型跨越的蓝色答卷。今年53岁的刘光华是土生土长的薛家岛人,以前靠出海捕鱼为生。2013年,这位“船老大”弃船上岸,成为鲁海丰海洋牧场的一名牧场员工。
围绕加快建设蓝色粮仓,全市已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0处,共注册远洋渔业公司31家,批建远洋渔船167艘,今年1—8月完成远洋捕捞产量7.2万吨,产值约9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步履铿锵。2011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只有1112亿元,2018年这一数字跃升至3327亿元,年均增长17%左右。2018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到27.7%,比2011年提高10.9个百分点,占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20%以上。
面对经略海洋的蓝色浪潮,今年青岛发起新旧动能转换的海洋攻势,海洋产业转型跨越、海洋科技创新引领等六场“硬仗”全面打响,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未来,这座海洋名城还将在蔚蓝大海上谱写更多的精彩故事,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贡献青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