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是我国民间比较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用特选的粘土作为原料,经过揉泥、造型等一系列工序烧制而成,造型大多以人物、动物为主。我们来认识一位泥塑达人,他是科班出身,作品屡屡获奖。而且,还用泥巴捏出了五十多头火牛,摆出了火牛阵。
眼前这位正在专心致志,捏着泥塑的小伙子叫许思俊,今年三十四岁,是一名泥塑爱好者,也是山东省雕塑家协会的会员。他从2005年正式投身于泥塑行业,一捏就是十多年,如今的他可以算的上是一位泥塑达人了。
儿时的许思俊经常跟着爷爷一起玩泥巴,那时他只是觉得好玩儿,并没有什么过多的想法。直到后来,他无意间看到了一篇介绍清朝时期,天津手艺人泥人张的文章,让许思俊对这些泥巴有了全新的认识。
就这样,许思俊在2005的时候,考入湖南科技大学雕塑专业,开始专门学习雕塑。
在学习的过程中,许思俊的技艺日渐成熟,他的作品也在各类雕塑艺术展上屡创佳绩。然而,就在这时,他却有些迷茫了。
许思俊发现自己家乡平度的泥塑行业,正蒸蒸日上,出了不少有名的手艺人。而且,平度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这对自己寻找创作灵感也有很大帮助。于是,在2016许思俊回到了平度,准备在这里做出属于他自己的东西。
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后,许思俊便有了更多的精力,来发展自己的泥塑“事业”,火牛阵的创作灵感,就是来自那个时候。
到目前为止,许思俊已经做出了五十多头火牛,它们大小不等,形象生动,极具动感。许思俊说,他一般选择淄博红陶泥来制作火牛,这种泥塑专用的原材料,更加柔润容易造型,而且耐高温,艺术效果好。
许思俊介绍说,他做出来的火牛,并不是一味地去照搬原貌。主要是突出牛身上的火焰,和面部特征。
许思俊告诉记者,火牛文化不仅是纪念战国时代,齐国大将军田单利用火牛阵,来战胜燕国拯救齐国的历史典故,这些火牛,也是平度人民智慧勇敢、勤劳朴实的象征。为此,自己还别出心裁的制作了几只带有特殊寓意的火牛。
一捧一把,在手中变成如此活灵活现的泥塑作品,哎呀,看来这科班出身的就是不一样,人家是专业学这个的,咱们要是去捏肯定不行!(不过我觉得,有了专业知识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还是得靠后天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这话说的很有道理!咱继续听徐思俊说说他和泥塑的故事吧!
看着眼前这一头头栩栩如生的火牛,许思俊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向记者坦言,为了让这些火牛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几年来,自己可没少吃苦头儿。
在火牛创作的起步阶段,妻子对许思俊的这项“工作”还很不理解。他苦笑着告诉记者,忙完工作和孩子,每天留给自己创作的时间本来就有限,再加上家人的反对,当时的自己真的是背负了太多压力。
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妻子和朋友一起去看展览,无意间俩人都看到了许思俊的作品,朋友感到非常震惊!
得到了妻子的支持,许思俊便全力投身于火牛创作中。他告诉记者,泥塑火牛看似简单,但从揉泥开始,到最后的成品,真要想做出精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至于最终整体艺术效果的呈现,更要经过粗捏、精雕、整体调整等多道工序。此外,仅仅对于烧制温度来说,就有1000摄氏度、1200摄氏度等多个层次。
虽然又苦又累,还不赚钱,但是许思俊却依然要坚持下去,因为在他看来,这一只只栩栩如生的火牛,不仅仅是手工艺产品,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下一步,许思俊打算利用课余时间,开办泥塑公益课堂,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近泥塑,了解泥塑。